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节约从餐桌开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1:40 兰州新闻网
节约从餐桌开始(组图)
各餐馆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数量惊人

节约从餐桌开始(组图)
木塔巷小餐馆里的筷子和卫生纸

节约从餐桌开始(组图)
社区主任报名参加“市民采访团”

节约从餐桌开始(组图)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不少关于节约的事迹被代代相传,成为人们节约生活的典范。而今已是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约不再被人们所重视。近日,中央提倡创建节约型社会。节约,一个古老但不应被淘汰的话题再次摆在我们面前。

  7月18日,本报“市民采访团”第二次活动如期开始,记者与“市民采访团”成员公司职员于沛航、公交公司职工郑永荣,对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浪费较严重的餐巾纸、卫生筷进行了探访。

  市民建议

  本报记者与“市民采访团”成员及部分市民,就大量使用卫生筷、餐巾纸造成资源浪费的话题展开了讨论。

  收钱“扼制”浪费

  “市民采访团”成员郑先生建议,筷子应像“卫生碗”一样掏钱买,很多人在利益面前就会自觉减少浪费。

  二次利用卫生筷

  市民王先生说,使用后的卫生筷,往往被丢弃或焚烧,这不仅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因此,他提议如能将丢弃的卫生筷回收做成压缩木板,供人们在其他方面的生活需求。

  吃饭自带筷子

  崔老太太建议,不论是卫生筷还是消毒筷,都不能让人放心,还是自家筷子最实在。

  让手帕重新回来

  “市民采访团”成员陈先生建议,把被人们忽略的手帕重新拿出来,那样即减少使用纸巾的费用,又保护了资源。

  让消毒筷走上餐桌

  目前,餐馆专用的消毒筷逐渐走进各家餐馆,但具有正规资质的消毒企业很少,要满足全市餐饮店的需求还有差距。“市民采访团”成员于女士建议,要想用消毒筷子替代一次性木头筷,必须要增加消毒餐饮器具厂家的数量,并扎实做好消毒工作,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现状观察

  餐巾纸桶发霉下午2时30分许,记者与“市民采访团”成员郑永荣走进箭道巷一餐馆,吃饭的客人很多。门口一垃圾桶内有大把被丢弃的一次性卫生筷。餐馆内苍蝇到处乱飞,有些落在卫生筷上“歇息”。记者随手从餐桌上的纸桶中撕下一条所谓的餐巾纸(其实就是筒装的卷纸),纸屑如柳絮般飘落。打开纸桶更让人吃惊,桶底铺着一层纸屑,其中夹杂着一只苍蝇的“残尸”。因长期不清理加上受潮,桶底边缘已经变成绿色。这样的情况在其他的小餐馆也都存在。浪费让人痛心张师傅在永昌路经营着一家面庄,据他介绍,餐馆一次性卫生筷的使用量每天约在500至600双,餐巾纸20卷左右。从顾客的使用情况看,浪费现象十分普遍,有时因筷子木质较差,掰开后边缘不整齐,顾客随手就扔。个别筷子弯曲,只能留在餐馆工作人员用。相对一次性卫生快,餐巾纸的浪费现象更让人痛心。“餐巾纸是餐馆必备的消费品之一,而小餐馆大多是免费提供的,因成本低,餐馆对有些顾客的浪费行为只能听之任之。”张师傅说。

  一位做卫生筷生意的老板说,卫生筷有两种,一种无包装,2000双42元左右;另一种套有透明塑料袋,500双15元左右。一天能批发出近50万双。第二种看似卫生,其实也只是加了个包装而已。

  成员感言

  记者真不容易当日下午两点多,天空下起了雨,我和兰州日报社记者正在街头采访市民。接受采访的赵先生看到我们没有雨伞,把自己手中的伞的一半伸向我们,但一把伞怎能遮得住三个人,由于雨太大,我们的衣服都被淋湿了,但我们还是站在雨中继续谈话。在昨日的采访中,我感受到作为一名记者,尤其要做一名好记者,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看似简单的采访,实际上会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并且不论刮风下雨都得坚持工作。

  我觉得兰州日报社举办的这次“市民采访团”活动,让市民直接参与,和记者一同采访,非常好。市民通过亲身感受,会更加了解目前兰州市的很多现状,然后透过文字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希望以后能将此活动继续下去,越办越好!

  活动花絮

  社区主任参与本报自7月12日开展“市民采访团”活动以来,打电话或亲自来报社报名的市民可以说是络绎不绝。7月18日,定西路社区刘永德主任冒雨来到报社,要求报名参加“市民采访团”的活动。

  刘主任在谈到这次报道活动的意义时说,不说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正在提倡创建节约型社会,就是单纯的搞一次这样的系列报道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报社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吸收广大市民参与,大大提高了在市民中的可信程度,同时也拉进了报纸与市民的距离。

  “我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人,吃过苦、挨过饿,深知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每当看到有人随意浪费,我就感到很难过。”刘主任还表示,“市民采访团”的活动应该增加互动环节,城市的基本单位——社区,应该是首选。

  除了刘主任之外,近两天来自各个行业的市民报名,为满足这些市民的参与热情,本报现决定增加名额,继续接受市民报名。

  报名须知:携带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简历1份、2张1寸免冠照片。

  报名地址:张掖路246号(大众巷)兰州日报都市新闻中心。

  咨询热线:13139299260、6119133、13014140618。

  作者:记者王纯朴 赵卿 张建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