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慈善“认购”催生北京朝阳区慈善协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2:39 公益时报
  6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慈善协会正式挂牌成立,仿佛是神话传说中见风长大的小孩,朝阳区慈善协会的善款在一周时间内就迅速扩大,7月1日中午,协会已收到各界捐款近4000万元。

  膨胀有因

  李晓群是朝阳区慈善协会秘书长,她对这样的结果显然心中有数。她表示,以区为单位成立的独立法人慈善协会,确实为数不多,“独木难成林”,只靠政府的单方面的投入,尚不足以达到扶贫济困、积水成渊的目的。

  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想出有效的办法。

  “我们与企业签订捐助协议时,是与项目挂钩的。企业捐助款都是运用到慈善项目之中,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使用善款,并且这些企业对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包括每一笔钱用在哪里,我们就会公开、透明。”李晓群说。

  据介绍,朝阳区慈善协会第一批7个慈善捐助项目将于近期开展,包括为贫困聋儿赠送人工耳蜗、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为贫困肢残者送上轮椅等等。

  而爱心家园也将成为朝阳区慈善协会的工作一部分,“今后我们会参与一部分爱心家园的工作,主要还是由民政部门来管理。朝阳区已建立了5家爱心家园,今后每年将创建5到10个爱心家园,并提取150万福利彩票公益金作为启动资金。”并且,协会随后将推出“贴心工程”、“托底工程”、“关爱工程”、“温暖工程”、“自强工程”和“维权工程“这六大工程。

  这样的公益快餐是一种“诱惑”。为了确保慈善协会一开始就具备良好的公信力,他们特聘请了国际著名公司普华永道担任协会监事。

  “认购”慈善家

  记者了解到,为更加有效地吸收社会资金,聚敛财力、物力,扩大实施各类扶贫助困项目的范围,专门制定“奖励”制度,根据捐赠单位和个人的不同捐赠数额,给予“精神奖励”。

  对捐款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根据数额大小,授予协会本届内(每届三年)相应职务或名誉职务,如捐赠50万元的个人即可被授予“协会理事”,捐款80万元为“协会常务理事”,捐款100万元为“名誉副会长”,捐款500万元为名誉会长,捐赠1000万元以上的个人可被授予“慈善家”称号。

  针对单位捐款,也有不同授予名誉,如捐款100万元的单位会员代表为理事,捐款300万元的单位会员代表为名誉副会长,捐款1000万元的单位会员代表为名誉会长等等,在本届内捐款数额可连年累计计算。港、澳、台及外籍友人也可授予相应职务。同时该慈善协会为了鼓励捐赠,规范捐赠和受赠行为,保护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制定“冠名慈善捐助金”管理办法,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愿无偿向慈善组织捐赠资金,定向用于救助灾害,救济贫困等有关助学、助困、助医、助老、助孤活动的,可设立冠名慈善捐助金,并且可享受企业、个人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待遇。

  香江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一家就捐出了1000万元,按照规定香江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孙西先生被授予“慈善家”称号,并担任该协会“名誉会长”。

  另外叶氏企业集团的叶青、泰富德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周一晨、北京天利深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启明、北京博泰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国、洛娃集团董事长胡克勤、北京金汉王通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英明都分别捐献了100万元。

  “奖励”制度能够产生双赢效益

  李晓群表示,定制“奖励”是一种新的尝试,“企业家捐赠了资金表达了爱心,需要有所回报,给予名誉职务,就是社会对他们公益行动的回报。其实许多县区都在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行善者一定的社会回报。”

  “奖励制度能够起到双赢的社会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家有强大的经济能力,但是除此之外,他还需要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有了奖励政策,不仅可以鼓励企业家多做公益活动,同时企业自身也会增添回报社会责任感,由此产生社会效益,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这样对资助双方都有益,许多企业家对此制度非常满意,效果很好。”李晓群说。

  捐赠100万元的叶氏企业集团董事长叶青先生同样被协会授予名誉副会长,该企业负责人行政部张先生表示,企业向社会慈善机构进行捐助,是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应该做的,企业依托社会而发展壮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理应拿出一部分反馈于社会,并且这种情况在国外十分普遍。

  “国内企业家对于捐助没有国外那么重视,现如今广大弱势群体需要帮助,企业理应出资协助,而且出资完全自愿。我们企业1992年成立,受到了区内各部门的帮助,我们理应为朝阳区做些事情。”张先生坦言。

  “我认为奖励政策,或多或少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吸引作用,但是从事慈善公益活动是需要长期性,短期内没有实际效益,如果仅仅看重一个头衔也没有意义,企业如果关注公益,做了许多事情,自然而然就能够得到良好的社会声誉。”
慈善“认购”催生北京朝阳区慈善协会(图)
作者:张 蕾

  (来源:公益时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