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港台独立只能走第三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6:48 人民网

  香港电台公司化提上议程,广播处处长朱培庆抛出试探气球,马上招来左派攻击,恶战一触即发。港台的角色尴尬,是政府部门,又是公共电视台,各方期望不一,定位含糊,是殖民地时代遗留下来的怪物。早在一九八五年,港台就向港府申请,以BBC英国广播电台模式经营,未获接受。其后在中英谈判的过程中,有关港台地位的辩论日趋政治化,历史的问题到今天还没解决。

  港台一定要变,“与时并进”,但也要跳出编辑独立与政府喉舌这两个极端的辩论框架。港台面对的真正问题,是怎么样建立一个面向公共、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公共电视台。这也是港台如何定位的公共性问题。

  商业利益更妨碍新闻自由

  从传统自由主义的看法,传媒不应该让政府拥有及控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家不应立法干扰传媒,但自由市场也不能保障新闻自由,因为垄断企业也压制新闻自由。电影《夺命烟雾》根据真人真事制作,暴露了老牌电视杂志节目《60分钟》不敢得罪美国大烟草商,实行自我审查。在号称新闻最自由的美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香港,商业利益对新闻的限制,也往往高于政府的干预。美国批评派的学者,包括RobertMcChesney、BenBagdikian就指出,自由市场不等同新闻自由,不到十家跨国企业垄断了美国媒体,正在走向全球扩张。

  编辑自主目的保障好内容

  在中国大陆,传媒的急剧市场化、企业化,使新闻体制可能从国家的专制投到商业的专制。中国大陆媒体改革的挑战,是如何发展第三条路的模式,在所有权与内容方面建立媒体的公共性。

  过去港台说公司化后能保障独立自主的编辑运作及脱离政府架构贴近市场运作。在全球化及国际传媒垄断化的新形势下,这两个论据都显不足,编辑独立不是目的,而是保障高品质节目的手段。港台负责人要争取民间支持,要能说服大众,公司化后的港台与商营电视台有什么分别?在政府所有与企业所有之间,是一个怎样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美国自由市场主导的新闻,是特定历史的产物。英国的BBC是一个经营模式,日本的NHK又是另一个模式,政府资本有不同程度的参与。香港与中国大陆传媒必要发展自己的道路,港台的改造,可成为大陆传媒的参考。

  传统左派也不必过分紧张,大动干戈批斗港台公司化,只会引起反感,于事无补。从政府立场出发,官方需要“喉舌”宣扬政策,政府新闻处就担当了这个角色,喉舌工夫做的不好,新闻官有责,新闻署要现代化。公共电视台的责任在提供高品质有深度的新闻呢、教育与文化节目,不急于一时的商业利益。BBC与美国的PBS就是提供了大量普及性的深度节目。

  民意测试会将问题两极化

  港台表示将会举行研讨会,“测试”公众对港台独立公司化的支持度。打民意牌只会使辩论极端化,更逼切的是参考世界各地公视系统的运作,包括资金筹备、节目设计、人员结构及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同时检讨目前自身的运作,在自由市场里寻求新的定位,在政府与民间的支持之下,提供高品质的节目。

  作者:陈婉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