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字天书,乃江郎才尽后的回光返照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23:33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写改革题材出名的新星作家走火入魔成为伪科学贩子后,最近又传出山西作家胡文亮以《。》作为标题成就了一篇所谓无字天书的小说。这十四个共分为五段的标点组合,看起来虽然还未必超过学龄前儿童涂鸦的意义,但胡作家却声称它是一部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内容高潮迭起,并悬赏十四万元破译天书。不过无论胡作家说得多么天花乱坠,笔者却始终难以产生丝毫的触动,即使比起学生时代那些怕得要命的数学符号,也远比面对这堆垃圾一样的标点更有激情。

  胡文亮好歹是个作家,自然不能与那些小敲小打的写手们同日而语。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高潮,什么时候该意味深长地下课。况且山西又是一个出过大作家的地方(但大多都是通过实力比拼而非招摇撞骗产生的),前辈大家的根脉多少涵养着后代人的灵气,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不论如何,大家必须是灵气加才气加底气的组合,仅靠那方水土的根脉是成就不了大家的。不可否认,文学在当今众多学科中处于逐年失宠状态,它在社会生活及个人主观意识上的主导地位正在日益减弱,多数人认为这是文学正常的过渡期。凡事有起就有落,即使与国家及个人命运息息相关的经济的起落,也是非人力能左右的,经济持续增长必然导致逐渐走低甚至萧条,文学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支配文学的是人,它几乎可以拒绝任何社会性的左右而成为独立学科,尽管有时会出现阶段性的制度钳制,或流派性的形态假象,但在多数文学人的心目中,那些文字并不代表文学本身。

  然文学本身的独立又无法抗衡于人们的个体价值观及社会集体性的信仰变更,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已不是文学一统天下的时代了,所有的人都必须正视这个现实。如果在这种境况下还能坚守信念,对其不离不弃,这当然是难能可贵的,但如果违背学科发展现状及规律,强行要把文学人为拔高,恐怕是件偷鸡蚀米的事情,最终将落得个出力不讨好的下场。无论是胡作家写无字天书也好,网络姐弟哥妹们热衷于一夜上天入地也好,还是小帮派互相吹捧围攻作伐也好,都丝毫动摇不了文学本身应有的进程。要知道,文学在低潮中挣扎的唯一保障,其实并不是一些人别出心裁的哗众取宠,而恰恰是众多文学人通过默默无闻的坚守,才能稳住这块日益缩小的阵地。

  胡文亮身为作家,不会不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作家一旦才尽就会比死还痛苦,在他还没有胆量以死谢文之前,炒作必将成为其挽救创作源泉日益干涸的唯一手段。也许他是寂寞得太久了,江郎才尽是作家们最害怕的结局,于是胡作家就想出了用标点写文章的绝招。他的悬赏之举,说白了就是用金钱来购买别人的创造力,然后再人不知鬼不觉地用“买”来的创造力掩盖自己日益枯竭的才华。估计胡作家目前缺乏的并不是金钱,而是伟大的创造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虽然悬赏了十四万元,但对金钱的指望绝对将远远超过这个指数。他明知这十四个标点永远没有标准答案,而这十四万元也无论如何都不用出手,挨骂与捧杀是他同时需要的。不过胡作家如果真的还有一点点作家的底气在身的话,大可不必搞这种小写手们才会做的无聊炒作,把心思用在重寻创作新路上,远比这种走火入魔要有意义得多。如果实在钱多烧心,也可以凭借胡文亮的名气与身份捐个款,说不定还能起到成名以外的意外效果,感激的人幸许会比现在多得多。

  话说回来,胡作家的标点文字说白了就是一种意象文字,这并非什么创新。早在绘画、摄影、舞蹈以及音乐等领域,就都是以线条、视觉、动作或声象来表达文字的终极内涵的。当你听完一场黄河颂,欣赏过一幅蒙娜丽莎,甚至观赏了一场优秀的哑剧后,都会达到一种比任何枯燥文字激越得多的感觉享受,在情不自禁中,好多人都会通过文字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而这些,对于已经把文字玩弄得相当老练稔熟的胡文亮来说,自然是小菜一碟。他成功地运用了障眼法,以期通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来达到创新和炒作的目的。不过,这种小聪明在惯于浮燥的人们面前玩玩还可以,要是期望通过用这种方式来找回业已丧失的创作源泉,或者根本是江郎才尽之前的回光反照,奉劝胡作家还是早日罢休,不要玷污了“省级作家”这半世英名。

  一部无字天书,十四个标点符号,乃一个作家江郎才尽后的回光返照。(稿源:红网)(作者:蒋华宁)(编辑:潇湘行)(2005-6-80:00:17)(2004-7-200:31:34)(2004-6-4 0:23:47)(2004-4-810:09:54)(2003-11-321:39:23)(2003-8-9 11:01:02)(2003-1-1516:20:30)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