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玉米螟有了克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4:29 大众网-农村大众

  “放蜂子(赤眼蜂)治棉虫(玉米螟)了,快来学学啊!”

  7月20日上午,随着即墨市段泊岚镇东章嘉埠村党支部书记周凯世的一声吆喝,从四邻八疃赶来的群众“忽啦”一下围了过来,紧跟着专程从济南赶来的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生物学博士于毅走进村边的一块秋玉米地里,大家顶着灼人的烈日,瞪大了眼睛,把于毅博士围在中间,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规程,生怕漏了半句话。

  “大家看,这就是赤眼蜂的卵。”于博士拿出一个绿网包,里面盛满了一小包一小包的如米粒般大小的白圆球,他拿出一小包来演示说,“这一小包就是3000头赤眼蜂,用针把它别在玉米叶的背面,防风防雨又防高温。两三天以后,赤眼蜂就孵化出来了,它会找到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的卵,把自己的卵产在害虫的卵里面,利用害虫卵的营养孵化后代。这样,害虫还在卵的阶段就被‘吃’掉了。一般一亩地放四次赤眼蜂就够了,第一次只需要放一包,等到了玉米螟盛期,就放三包……”

  “哦,原来这样啊!”围观的群众露出了会心的笑容,大家纷纷领取“赤眼蜂卵包”,分头别蜂袋去了。

  即墨市农业局局长胡思荣告诉笔者:“用农药防治玉米螟,每亩地大约需要10元钱,而用赤眼蜂每亩地只需要8元钱,并且省工省力、安全无毒,提高了玉米品质,减少了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慢慢的,赤眼蜂逐渐繁殖多了,害虫自然就会得到控制,还能维护生态平衡呢。今年,即墨先在粮食高产区内选择了2000亩秋玉米做试验,明年打算大面积推广开,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本报通讯员杨明涛报道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