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20:09 人民网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湛江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人民网记者文松辉摄)

  “文明之光辉耀千秋,偏远之地钟灵毓秀”,这是对湛江文化的最好概括。瞻仰“十贤”祠,可感受湛江深厚的名人文化;徜徉于雷州石狗中,能聆听到历史的回声与民间艺人的低吟;观赏遂县醒狮,不难体验民间文化的多彩与活力;行走在古港遗址,可遥想起当年海港文化的繁荣;浏览中国唯一的“玛尔湖”,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真令人惊叹!……,处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历史上被称为“蛮夷之地”的边缘地带,湛江如何会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人文财富?今日湛江,又是如何在继承传统中发展,使一个历史上和今天一直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变成一个民间艺人活跃、各种文化勃兴的粤南文化重地呢?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

  记者:湛江处地如此偏远,文化为何能这样丰富?它的历史发展脉络大致如何?

  邓碧泉:过去这里不称湛江,叫雷州。雷州文化历史悠久,主要以红土文化为主,又深受海洋文化熏陶,后来在历史的发展中,雷州人不断吸收外来文明,进一步融合了中原文化、外国文化,开创出今日地域特色鲜明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格局。

  几十万年前,雷州还是火山口,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风貌,孕育出古朴的“红土文化”。古代雷州,是百越民族聚居地,还是原始的俚僚文化,因此被中原人称作“南蛮”,不过,这里的先民却创造出天下四绝之首的“雷州换鼓”文化。明朝冯梦龙在《警世通言》提到“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这四绝中,后三绝史书多有记载,说的分别是安徽广德县太极洞、山东蓬莱海市蜃楼、浙江海宁钱塘江潮,惟独“雷州换鼓”史料中再无提及,真正成为人间难得闻的“天下一绝”。近年雷州正组织力量在挖掘并希冀早日恢复这一“天下首绝”的文化。

  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又是瘴疠之地,封建时期,这里成为朝廷惩罚“罪臣”的首选地。仅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湛江或途径此地的名人就不下20人。寇准、李纲、苏轼、苏辙、秦观、汤显祖等名臣贤相和大文豪们先后接踵而至,他们带来很多“中原文化”。这几种文化不断融合,成为雷州文化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而自1898年到1945年,这里还先后沦为过法国、日本的殖民地,因此雷州又多了一层“殖民地文化”。1984年,湛江被国务院定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各种现代文化开始在这里逐渐繁荣,并不断与传统文化结合,形成了湛江的现代文化生态。

  记者: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湛江如何对待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这个矛盾?

  邓碧泉:先人在湛江这块土地上开荒拓壤、耕渔织牧、生衍繁殖,在满足生产、生活的各种各样需要过程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区域特色文化并世代传承下来,如谚语、民谣、民歌、民间故事、表演艺术、楹联、农村文物、农村传统文化活动、历史名人传说、谜语等,多彩多姿,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这是湛江人民的独特精神生活方式,是反映湛江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湛江文化发展的品牌,决定着湛江的文化影响力。

  当然,这些传统文化并不都是先进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的方针区别对待。但我们更应进一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原材料”,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在革故鼎新、消化吐纳的流程中呈现为代代累积、前后相因的文化脉络。我们必须珍视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挖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科学扬弃和继承创新,促其内生先进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富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记者:湛江历史上就以农业为主,现在依然是个农业大市,有80%多的人口都是农民。那湛江在继承农村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

  邓碧泉: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基本做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外部输入,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另一种是从农村文化内部入手,通过挖掘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农村文化的自身活力,发挥内因作用,促进农村文化内生先进。两种做法都需要,但作为“内因”和“外因”,促进农村文化内生先进应该是其中主要方面。

  农村文化内生先进不是想当然,更不是说可以自然自发地生长。要想让现在的人们从农村传统文化中体味其美感、领悟其神韵、吸收其精华,就必须大力创新,激活其生机。

  创新包括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手段创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底蕴深厚,形式和载体丰富多样,只有针对不同传统文化的具体特点,用适合不同传统文化特色的手段对其加以挖掘、整理、利用,才是符合实际的,才是先进的。如湛江世代传承下来的雷歌、咸水歌、山歌、水歌、海南黎、木鱼、东海嫁、姑娘歌等民歌,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传统文化。多少年多少代,农民即兴而唱,内容包罗万象,且因全国民歌浩如烟海,人们司空见惯,并不觉得本地的民歌有什么先进之处,对它也就很少关注。但今年元旦期间,湛江举行了一次民歌会,来个民歌大汇唱,并规定内容要健康有益,演唱形式必须讲究,结果呈现了一种百家争鸣、百歌齐唱的壮观局面。各歌种分别歌唱党的领导、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生活幸福、湛江美丽、美好爱情等,贴近现实,唱出人民的心声,内容凸现先进,富有教育意义。演唱方式也新颖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联唱、一唱众和、幕后伴唱,边唱边舞、唱中伴舞,民歌民乐互渗互融,使民歌立体化,从听觉艺术衍成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从存在于民俗到展现于舞台;且每一歌种均经科学记谱,在循其特色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润饰,既保存了原貌,让其原来的旋法、曲调骨架、特征音型、特色乐汇表现得清清楚楚,没有离奇变异之感,但又比原貌更优美,于古色古香中透露出时代的风采,赢得城乡群众刮目相看、同声称道。

  记者:你谈到要通过促进农村文化内生先进来创新。那湛江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挖掘、保护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并实现文化创新?

  邓碧泉:可以说,挖掘、保护和利用农村传统文化资源,传承民间民俗文化的本身,正是农村文化内生先进性的一个体现。传承绝不是把历史已有的、良莠不齐的文化加以搬用,而是经过具体实践的认真分析批判和弘扬传递传统文化精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有形文化还是无形文化,只要在保证其文化本体先进性的前提下,推动着农村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播的同时,又与外来文化交融、整合并逐步演进,就能够实现农村文化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湛江市主要通过“三文”的方式,即“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和开展文化节活动”来创新有形文化,激活无形文化,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第一,从实际条件出发,尝试在文化资源特色鲜明、文化基础设施较齐全、文化活动丰富、干部群众积极等条件的村庄打造特色文化村。坚持体现时代性和富于创造性的全新发展理念创建特色文化村,这是湛江建设农村文化实践的一个探索,它不仅仅是对民俗文化、人文古迹的挖掘整合,而是以这种挖掘整合为基础,引导群众开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使之服务于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室。在农村,文化室是负有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向农民宣传普及科技卫生知识、活跃农民业余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等任务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力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利用社会力量和村民群众的力量,搞好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室建设的最低标准,就是要求每个自然村起码有一个便民读书室。便民读书室的设置要和本村娱乐场所相结合,选址在农村铺仔(小卖部)等村民喜欢去、人群习惯集中的地方。每个村的铺仔(小卖部)在招标时把管理文化室的责任纳入标的,实行铺仔(小卖部)的经营者兼管便民读书室,这是一个长效机制。在便民读书室的基础上,要注意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使有条件的村庄具有“四个二”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功能:“两室”,即便民读书室和电教室:“两场”,即戏场和球场:“两栏”,即宣传栏和阅报栏:“两种活动”,即日常性的、分散的、自发的、规模较小的休闲活动和村民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集体文化活动。

  第三,积极举办农村文化节。本着“政府倡导、社会支持、农民自办”的原则,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传统文化习俗,以村、镇为单位,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搞农村文化节。要使文化节能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关键有两条:一是农民自办,在办文化过程中使他们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二是“旧瓶装新酒”,村民既接受形式也接受内容。所谓“旧瓶”就是农村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五大节日和农村的“年例”。“新酒”,就是内容健康向上的文化内容。湛江市举办的农村文化节,就是在原来农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如飘色、八音、花灯、民歌、地方戏、舞狮等形式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内容,如电子琴独奏、吉他弹唱、交谊舞、流行歌曲、革命歌曲、诗歌朗诵和戏剧小品等现代文艺样式和内容。这就使农村文化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融汇了更多的时代气息,既体现了民族性,又赋予时代性。

  邓碧泉认为,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发展就必须创新。在农村中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新文化创建活动,把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吸纳进来的外部健康向上的文化融合起来,围绕先进文化这个本体,促进农村文化自我更新,从而发展和壮大农村先进文化的力量。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邓碧泉:湛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组图)
作者:人民网记者文松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