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话说海参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3:07 舜网-济南日报

  文/姚焕吉

  话说海参,因营养丰富,被看作是海珍中之海珍。眼下不少买保健品者,已开始把钱花到了海参上。再看海参生意,空前兴旺,我宿舍旁有条不长的街道,就有两家海参专卖店。虽说海参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却依然顾客盈门,买卖红火。

  位于黄海和渤海之交的长岛,盛产海参。由于个儿大、肉厚,蛋白质高,且口感极佳,早就上了国宴。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长岛海域的海水未被污染,海参不仅品质好,产量也很高。我有个姓赵的海碰子朋友,每次潜水都能拾到一二百斤鲜参,有一次竟收获了五百多斤。

  我的老家是蓬莱,与长岛遥遥相对。我村北那片海,同长岛的海,波波相连,浪浪相牵,同属一片湛蓝。我们那一带的海参,也是远近闻名。每当大风一停(俗称“风落脚”),便要退大潮,村民们就急急忙忙前去赶海。我的青、少年时代,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家乡度过的。所以赶海的人群里,常有我的身影。除了抓螃蟹、拾花蛤之外,还能在礁石缝里捡倒又肥又滑的、五条刺的大海参。若水性好的人,可游到一个叫“金子石”的地方,然后一个猛子扎下去,保你不会空手而归,准能捧着一个半尺多长的海参王。多少年之后,我读过作家邓刚的一篇小说《白海参》,写得很神奇。可至今我也未见到那种白色的海参。也许是缘分不到,也许是我海底的视野有限,珍稀难以发现。那“白海参”,定然是海参中的极品。不然,邓刚不会把它写成小说。

  海参这玩意儿,出水后若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化”掉,变成一摊“鼻涕”。海边的人,都会加工海参。当海参捕捞上来之后,立即剖开腹腔,除去内脏,再用草木灰揉搓,然后风干即可。看来很简单,其实大有学问,弄不好就把海参糟蹋了。

  出海参的地方,过去人们对海参并未觉得多么名贵。老百姓很少吃这种东西。因海参本身并不鲜美,吃它还不如吃鱼虾。至于营养嘛,那时很少有人想到了这一点,只要能把肚皮撑起来就可以了。村民家中的海参,大都被外地人贱价弄走了。

  我调到省城以后,每次回老家探亲,总有人托我捎几斤海参。这事儿不费吹灰之力,左邻右舍一打听,就可买到。那时海参还不能养殖,全是野生的。可价格却很便宜。个头儿大的,五块一斤;稍小一点的,三块就可到手。当然啦,那时人们的工资很低,不少人囊中羞涩。现在你到商店看一看,真是吓人,上述海参,大的每斤卖到四五千,小的也得两千多!价格提了上千倍。再说,现在的海参大都是人工养殖,而野生的则很少。据说海参只要储藏得当,可放很长时间。曾有人对我开玩笑说:“老姚,那时你若买一麻袋海参,放到今天,可就发了!”我尴尬地笑笑,别说没有眼光,就是想做这买卖,到哪里去弄本钱?

  前些年,不光长岛,蓬莱沿海也开始养起了海参。我侄子也学着别人砌起了参池,搭起了大棚,专门培育参苗。由于规模较小,挣钱不多。但说起话来,却牛烘烘的,像个“参爷”似的。

  海参在人们眼里,愈来愈显得贵重,成了馈赠礼品。就连海参“派生”或“稀释”而出的某些“海参饮品”,也价格不菲。什么东西一名贵,假冒伪劣就随之而来。海参的假货同样猖獗,造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购货者一定要瞪大眼睛,别当“参盲”。提醒别人不当“参盲”,偏偏我自己倒当了一次。前年,听说海参要涨价,我托老家的亲友买了二斤。只见海参个儿大、均匀,色泽也不错,尤其包装,格外讲究。时间不久,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得了不治之症,前去探望时,特意带了一斤海参,以表心意。两个月后,生病的朋友就离开了人间。噩耗传来,一阵悲痛。又一想,朋友弥留之际,我曾到医院看望过,还带了海参,心里略感宽慰。去年,我也得了场病,身体变得非常虚弱。老伴为了给我补身子,把买的另一斤海参拿了出来。谁知放水中一泡,水立刻变成了黑色,连洗三遍,仍不干净。到最后,海参只剩了一层皮。我这海边人,竟也被骗了。我的头猛地胀大了。我想起了病故的朋友,想起了送去的海参……人们的友善和真诚,不知在什么时候就被亵渎和玷污。

  近日,我对同事谈起了买海参的窝囊事。他苦笑说:“你那海参还有‘皮’,可我买的一斤是水泥做的!”

  说来说去,海参还是个好东西。人们的腰包渐渐地鼓了起来,对海参不再敬而远之。随着海参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其价格肯定要回落。总有一天,海参会摆上平民百姓的餐桌。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