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名作]一个人的文学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09:24 新京报

  《中国现代小说史》无疑是夏志清最重要的学术著作,这本书不但奠定了他在美国汉学界的地位,更影响了此后数十年的华语文学史观。今日重温夏志清的书,很多观点已经未必新鲜,但作者在学术上的突破能力仍然让人震惊。

  

[成名作]一个人的文学史

  《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定价:60.00元

  通常我们说起某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写得好”或者“写得精彩”,我们似乎总不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好”是有前提的,是被局限在现代汉语范畴之内的。可是读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尽管是在该书出版的四十多年后———我感受不到那种降格以求的感觉。诚如该书最早的读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梅丽·赖德(耶鲁大学出版社请她做鉴定,以决定是否出版此书)所言,这是一部拓荒式的巨著。王德威教授则认为“这本书所展现的批评视野,使夏志清得以跻身当年欧美著名批评家之列”。的确如此,这本书本身就为中国现代文学增添了一抹迟来的绮丽的色彩。

  本书在结构上并不复杂,共有19章,其中的十章都是以重要作家的姓名为标题,如鲁迅、茅盾、老舍、张爱玲等。另外的章节则是介绍现代文学的缘起,如第一章《文学革命》;或者是笼统地介绍某个时期不那么重要的一群作家,如第五章《三十年代的左派作家和独立作家》以及第十三章《抗战时期及胜利以后的中国文学》等。

  可是就确立哪些作家是重要作家,夏志清下了大力气。在本书写作期间,夏志清尽可能多地浏览了长短篇小说单行本,以及杂志上刊登的短篇小说和长篇连载,借以选定哪些作家值得专章处理,而对那些重点作家,夏志清则尽可能审读其全部作品。自然这种写法比写那种流水账式的文学史费力得多,可是也正由于这细读,使夏志清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眼光为现代小说家们排序,从而从根本上颠覆了当时人们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基本认识。庞德说过:“批评即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小说史》无疑是非常出色的,并且为随后精彩的品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夏志清完全凭一己之力重写了整部现代文学史。

  夏志清在初版序言中说:“身为文学史家,我的首要工作是‘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夏志清的工作显然是无愧于这句话的。以张爱玲、钱钟书为例,在《小说史》出版之前,两人都还是不受论者注意的边缘作家,可是如今这两位作家都已是公认的现代小说大家,张爱玲最近十几年在两岸三地的被追捧自不必说,钱钟书的《围城》最近也被列为英国企鹅版的世界文库的一种。

  这两位作家地位最初的奠定则公认来自于《小说史》的鼎力推荐。

  当然对这两位作家的评价并不是《小说史》的全部功绩所在,事实上《小说史》的眼光极其开阔,决不是那些故作惊人之语的哗众取宠的批评家所能比拟。比如对鲁迅、茅盾这两位一直备受推崇的作家,《小说史》既没有盲从之前的批评家不着边际的赞美,也没有刻意不顾事实加以刻意的诋毁,而是实事求是地精确地指出他们的优点,当然也不惮于率直地指出其缺点。《小说史》力排众议,认为《阿Q正传》“显然受到过誉:它的结构很机械,格调也近似于插科打诨”;但对《彷徨》中的四篇小说———《祝福》、《在酒楼上》、《肥皂》和《离婚》———则给予高度评价,“是小说中研究中国社会最深刻的作品”。他对于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仍能做到客观的评价,并没有让意识形态干扰自己对艺术的敏锐嗅觉。对于茅盾的批评才能,他给予中肯的评价:“他还是从事当代文学批评最有眼光的一位。论文学研究会诸会员作家的那几篇文章写得最见功力,论点中肯,读来亲切近人。”对于茅盾的小说成就,则说他:“无疑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共产作家,与同期任何名家相比,毫不逊色。”《小说史》的批评方法主要来自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风行一时的新批评派。夏志清在耶鲁大学攻读博士时,就曾受教于新批评主将布鲁克斯。在中译本序言中,夏也坦承阿尔德立基编撰的《现代小说评论逊“对我很有用”,英国批评家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读后也受惠不浅”。

  可是夏志清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新批评细致的文本细读上,而是在推崇文学本身的美学质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对作品道德意识的探讨。而后者显然是和中国现代小说感时忧国的特征相合拍的(夏后来专门撰写过《现代中国文学感时忧国的精神》一文),这也使得《小说史》在高超的艺术品位之外又平添了一层感人的魅力和高人一筹的视野。他在中译本序言中就曾写道:“我总觉得同情心、爱心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许多人道主义作品诚然写得非常拙劣,但在宗教文化业已衰颓的今日,人道主义精神是不容我们加以轻视的。”自然,在强调作品的道德意识的同时,他也从没忘记道德是不能外在于作品之外的,而是最终要内蕴于文学形式之内。这种细致入微的观点正好亦反映出他的细腻的艺术感受力。

  □书评人凌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