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北京走到武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3:01 今晚报

  我曾从北京走到武汉。

  那是快四十年前的事了,我正在北京读大学。“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忽一夜之间使天地变色。什么“大字报”、“大批判”、“大串联”,搞得人们晕头转向。

  正在这个时候,1966年的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红卫兵不怕远征难》的社论

,提倡学生们学习长征精神,徒步串联。我们几个同学,因为总是跟不上革命形势,在学校里正无所适从,一见这篇社论,都感到太好了。稍作准备,在社论发表的第二天,我们便背上背包,意气风发地“长征”去了。

  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可能记得,步行串联最盛行的时候,全国城乡,大路小道,到处都可见到一队队背着背包,扛着红旗,戴着红袖章的学生步行小分队。那也是一道风景啊。因为我们行动快,开始徒步串联最早,人们当时还不明所以,感到很新鲜。有不少人问: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当时很感自豪,回答:“学习红军,徒步串联闹革命。”有些好心的司机,赶大车的农民,见我们这么走着,还背个大背包,挺费劲的,都热情地邀我们上车,要带我们一程。我们当时真是豪情万丈,说:“谢谢您啦!我们不坐!我们就是要学习红军,步行长征的。”因此,从北京到武汉,我们没有搭过一步便车,平均每天都要走一百来里,前后走了两个多月。

  今天想想,这次步行,也是我的一段人生阅历。

  1966年3月份,邢台发生了7.4级大地震,死了几千人,周总理还亲自到灾区慰问。我们决定到震中看看。晚上,我住在一位大婶家里。这位大婶的家也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生活还非常艰难。那天,我还病了,大婶听说,不知从哪弄来的白面,专为我一人擀了面条,做了一大碗,还卧了两个鸡蛋,端到我面前。在那样一种境况下,我一个过客,陌路相逢,怎么好意思吃呢?我不吃,大婶说什么也不干。她说,你是北京来的,毛主席的红卫兵,你不吃,我就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周总理,说着眼泪就下来了。看大婶情真意切,却之不恭,我只得吃了半碗。

  那个时候的人,就那样单纯。

  用现在的眼光看,那个时代的一些事情,真难以想像,但难以想像的事情,在那个时代,就是发生过。我们走那么远的路,吃饭怎么办?很简单,走到哪吃到哪。刚开始几天,到一个村镇,我们便找负责人。村镇负责人就安排我们到老百姓家吃派饭,不要钱。后来,步行串联的人多了,可能有了通知,各地都设了接待站,专门安排食宿。学生们到了,只登记一下,便安排接待。临到一处较大的集镇,或是县城,开饭的时候,人山人海,像赶庙会。住宿一般多安排在礼堂,或学校教室,地上都铺着干草,打开背包,摊开随身带的被褥,睡觉问题就解决了。一间教室可睡几十人。若是礼堂,则是好几百人睡在一起,说梦话的,磨牙的,放屁的,好不热闹。伙食菜多是熬白菜、煮萝卜,主食多是用豌豆面和地瓜面做的混合面窝窝头,吃长了真是难以下咽。

  大概一是劳累,一是少营养,途中我病了。刚开始是浑身没劲,后来是胸部发疼,再后来是感到胸部有水,时间一长,还能感觉到水在流动。人也一天天消瘦下去。那个时候,讲的是学习红军千难万险只等闲的革命精神,有点儿病算什么?再加上年轻,我就挺着。记得过大别山时,正是风雪大别山。那天元旦,我实在坚持不住了,便一个人在河南潢川县城的一个礼堂里,躺了二十多个小时。到二号凌晨,感到有点劲儿了,再爬了起来,向队伍追去。雪后大别山,银装素裹,山路弯弯,十几里地不见人踪。我从凌晨两点多,一直走到夜里十二点多,从潢川县城走到新县县城,走了120多里地。那是我整个步行串联过程中,走得最多一天。事后想想,真有些后怕。

  过了新县,便进了湖北,伙食大为改善。吃上米饭了,菜的质量也好多了。大家似乎添了劲儿,加快了脚步,不几天便到了武汉。

  一到武汉,我就去看病。一进医院,就被大夫留下了。

  大夫诊断的结果是,我得了严重的黄疸性肝炎、结核性胸膜炎,必须立即住院治疗。我口袋里没两块钱,怎么住院?可大夫根本不管这些,立马就让病房腾出了一张病床。按现在的眼光,这简直有些匪夷所思,可那时就那样。我只得老老实实住进了病房,检查、治疗,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吃饭我也没有钱哪。主管我的大夫就跟食堂打了个招呼,让负责给病房送饭的大娘也送我一份,我只签个字。大夫还一再嘱咐,想吃什么就要什么,能多吃就尽量多吃。不好意思的是,我虽然病成那样,还特别能吃。时间一长,连送饭大娘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可大夫和病友都劝我别管那么多。就这样,只用了40多天,我的胸膜炎和肝炎,就都治好了,而且没留下任何后遗症,至今再没犯过。因此,在我的心里,我一直对武汉市的医院、大夫,心存无限的感激之情。

  1967年初,中央下达了通知:停止了串联。

  顺便要交待一句。我毕业后,接到学校转来的医院饭费欠条,共70多元,我如数寄还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