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胡锡进:环球时报的优势与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3:41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7月11日讯7月9日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的第七会议室里高朋满座。这里汇聚了传媒行业的专家、学者,国内各地报业集团、报社的领导及管理者,以及一些对报业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大家兴致勃勃地期待着一场名为“转型期的报业问题解决方案”的传媒沙龙,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和同行及专家们学习交流,汲取经验,取长补短。这个平台就是由北京泛华东方传媒顾问有限公司主办,人民网传媒频道、《传媒》杂志协办的“转型期的报业问题解决方案”的传媒沙龙。

  参加沙龙的嘉宾有: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出版管理司司长余昌祥,北京泛华东方传媒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赵小兵,《传媒》杂志常务副社长朱诠,人民网传媒频道主编詹新慧,道琼斯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张延,BPA国际亚太区经理陈宝婷。来自国内报业集团和报社的重要来宾包括《环球时报》的副总编胡锡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顾涧清,《中国保险报》副社长甘哲斌,深圳报业集团经营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传伟等。

  下面是《环球时报》副总编胡锡进的演讲全文:

  这些年很幸运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另外,我们能够非常好的利用《人民日报》的资源,把获取的资源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开发出来。这些年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有很多客观的、大的环境成就了《环球时报》,并不是我们比别人聪明。我想中国人民对国际新闻的需求量非常大。

  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是很剧烈的。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有很大空间来操作国际新闻和涉外新闻。因为像都市报这样的报纸,在报道国际新闻的领域能力不是很强,也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现实原因造成报道能力不是很强,所以给《环球时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前些年由于我国的技术不是很发达,媒体本身也不是很发达,虽然国际关系很复杂,但是老百姓了解国际形势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了解的只是一些非常粗略的东西,细节的东西都不太知道。过去对国际也仅仅是看热闹的心态。我记得1993年我去南斯拉夫的时候,感觉非常深刻,战场的变化很受媒体的关注,在西方可以上头条新闻。随着改革开放,国际新闻逐渐变成主流新闻。所有这一切加起来造成我们对国际新闻需求量非常庞大。

  可以说,无论我们怎么做都不能满足中国人目前的需求。我觉得有很多新闻我们想做,我们相信能做的非常好,但是我们做不出来,因为我们在国外的记者有限的。有些新闻我们可以做的很精彩,我们可以想像从哪个角度去做,做好以后这个新闻将会多么受欢迎。但是我们做不出来,这不是大家不努力,而是手段有限,是手段问题。

  所以我想以后我们所能做的工作依然很多,我特别同意“报纸首先把内容做好了经营才能跟上。一个报纸要客观的报道自己的内容,在读者中建立一种信誉。

  同时,我有一个感觉,三年前我去美国采访几十家媒体,我感触非常深刻的就是中国媒体的改变刚刚才开一个头,有这样一个感觉。我们看到中国的变化,尽管我们已经感觉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仅仅是开了一个头,以后的变化依然会很大,机会依然很多。

  另外,中国媒体所承担的一些任务和附带的一些社会责任跟西方媒体不完全一致。所以说,我们希望不仅是党报,包括都市报都要承担社会责任。

  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我们必须要承担这种责任———我们不能像西方媒体那么去做,我觉得不应该这么做,而且我也相信走不通。

  我们所说的正面报道为主,比如对社会的鼓劲这种功能。如果媒体不这么做,一味的模仿西方,我相信走不通。

  所以,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媒体空间会越来越大。今天的报纸已经能够完全可以直面西方,从报纸的厚度以及报纸竞争的激烈程度。外国使馆有时候找我们聊天,向我们了解中国报纸的情况。我告诉他们北京的媒体是怎么强,跟他们讲中国报纸竞争很激烈,他们根本不相信,他们说怎么会呢?现在管理者的苦恼是,认为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报道有时不是很负责任。

  我说另外一种情况出现了,因为竞争太激烈,所以大家要创造新闻。这些东西都是变化之中的事情。我们《环球时报》也是一样,我觉得我们做的还不够,非常不够,很多时候我们希望我们发展的更充分,更好一些。

  前年,我记得冬天里非常非常冷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策划,让我们的记者去西伯利亚,去看西伯利亚到底有多冷,因为中国人说中国的冷空气是从蒙古来的,是从西伯利亚来的,所以就让我们的记者去西伯利亚。他们确实去了,但是他们写出的稿子我们确实也不满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记者到那儿的时候天气已经变暖和了。

  我们的空间非常大,当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些想法并不容易实现。所以我相信,我们要把内容做好,报业的空间是有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