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和大连晚报联手解救“传销情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5:18 扬子晚报
  溧阳市的一对年轻情侣,被人哄骗到大连从事非法传销后,家人万分焦急。男青年的父母千里迢迢赶到大连找到儿子及其女友,跪请他们放弃传销回到家乡,但他们不为所动。回到溧阳后,两位老人再难联系上儿子及其女友。老人思子心切,找到本报求助。本报记者随即联系《大连晚报》,一场解救身陷传销泥潭的年轻情侣的行动由此展开……

  陷传销 母亲跪劝仍不回

  “再不把他们劝回来,他们就要被传销毁了!”近日,溧阳市杨庄经济开发区石塘村的钱月娥大妈和老伴向本报求助,希望本报帮助解救正在大连做传销的儿子及女友。

  钱大妈的儿子小高今年25岁,女友姓杨。去做传销前,两人都在溧阳工作,每人月工资有1000多元,日子过得挺和美。今年春节过后,小高以前在外认识的一个“哥们”多次找他,动员他到大连去“做海鲜生意”,并许诺很快就可以叫他“发大财”。禁不住诱惑,小高和小杨辞掉了工作,跟那位“哥们”一起去了大连。半个月后,儿子从大连打回电话,说是开了个卖海鲜的店,做生意本钱不够,还缺6000元。钱大妈和老伴立即汇去了6000元。开始一段时间,儿子和女朋友经常给家里打打电话,问候父母家人。但渐渐电话越来越少,后来便没了音讯。当地被小高那位哥们“劝”到大连去做“海鲜生意”的乡亲有几十个,有人从大连回来后说,他们在大连根本不是做什么海鲜生意,而是做传销。钱大妈和老伴这下可急坏了,6月6日,老两口和儿子的舅舅一起赶到了大连,费了很多周折才找到了儿子及女友做传销的地点。按照钱大妈的说法,是“金州区先进居委会696号”。

  钱大妈对记者说:“几个月没见,儿子变得又黑又瘦,简直快没了人形。我和孩子爸一起跪在儿子面前,哀求他们一起回家去,但儿子就像是中了邪似的,铁了心要继续做传销。劝了两天多没劝动,我们只好回来。”钱大妈还了解到,那个骗儿子去做传销的,因为拉去的人头多,已升为“头目”了。

  钱大妈回到溧阳后,再难联系上儿子。记者按照钱大妈提供的小高和小杨的手机号多次拨打,但均未接通。“他们看到是江苏这边的电话,就不肯接。”小高的妹妹说。

  据了解,位于大连市城郊接合部的金州区,多年来一直是传销问题相当严重的地区。为了尽快将小高和小杨解救出来,本报记者与《大连晚报》取得了联系。

  苦寻找 终见传销一窝点

  7月19日一早,《大连晚报》赵卓、徐瑾两位年轻的女记者驱车赶到金州,寻找钱大妈提供的线索“金州区先进居委会696号”。记者一路打听,得知金州根本没有叫“先进”的居委会,只有先进街道,而该街道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整个街道辖区面积相当大。对于记者要寻找的“696号楼”,街道干部表示,不知道街名很难确定该楼到底在哪个社区内。记者顶着酷暑逐个社区寻找,终于在东山社区汇金市场附近找到了钱大妈说的“696号楼”。

  为了摸清该窝点的具体情况,记者以“要找工作”为由,按照钱大妈提供的电话号码与小杨取得了联系。小杨听说记者想找工作,显得十分热情,表示自己也是给人打工,但收入的确不错。当记者向她提出见面的要求后,小杨称她正在大连玩,与记者约定次日上午在汇金市场门前见面。

  20日一早,赵卓、徐瑾两位女记者再次驱车来到金州,并将前一天暗访的情况反映到了金州区工商局。工商执法人员立即与记者一起来到汇金市场旁的696号楼传销窝点附近。记者与执法人员进行简单分工:前一天与小杨电话联系的记者依旧装作找工作的人,与小杨见面,争取进入传销者的住所;另一名记者与工商人员则在车内跟踪,随机应变采取行动。

  巧周旋 工商人员封窝点

  20日上午9时45分,记者再次拨通了小杨的手机,与对方约定15分钟后在汇金市场附近的十字路口见面。10时04分,记者在马路边看到,一名身高1.50米左右的瘦小女孩穿过马路,记者凭直觉知道:她就是小杨。在此人身边,有一名身高不到1.7米身穿白色衬衫的男青年,根据钱大妈提供的体貌特征,此人与小高十分相像。两人一前一后向记者走来,虽然他们相互不说一句话,但记者明显感觉他们是一起来的。在他们快走到马路边时,记者迎上前去,主动询问女孩是不是小杨。对方有些意外,随即笑着答应了,随后,她带着记者沿马路向东走去。

  记者注意到,先前那名穿白衬衫的男青年一直走在记者和小杨前边,并默契地保持四五米远的距离。记者问小杨要去哪里?和前边的男孩是否认识?她笑着说要带记者回家看看,并称与前面的男孩不认识。小杨带着记者一边闲聊一边走,告诉记者他们的海鲜店在金州步行街附近。走了四五百米远后,来到记者前一天曾到过的一片居民区,小杨带记者转了进去。此时,那名穿白衬衫的男孩依然走在前边。走过一栋居民楼后,小杨的手机响了,她接通电话后说“我接到那个女孩子了”。挂断电话后,小杨突然表示没带钥匙,暂时无法回家,要带记者到外边“溜达溜达”。而那名穿白衬衫的男青年走进了696号楼最东头的一个单元。

  记者拒绝了出去溜达的建议,提出想去店里看看。小杨说要和记者在门口等人回来。随后,记者在门前台阶上与小杨一起等了40多分钟,其间她接了五六个电话,每次接电话都避开记者,转回来后总有些新问题来“盘问”记者。此时,另一名记者与执法人员坐在车里在696号楼下密切关注着情况。见小杨明显在兜圈子,执法人员果断地决定,直接进入传销窝点检查。

  记者注意到,这是一间两室的房子,两个房间都不超过10平方米,地面上都铺着彩色地垫。在南屋一角,放着一个大木箱,上边叠放着近20床褥子,每床褥子都很脏,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除了木箱和一个小衣橱,屋里再无任何家具。南屋和北屋之间的过道还摆着一个大衣柜,玻璃上贴着一张写着四个大字“我一定能”的白纸,衣柜上还摞着6个大行李箱。厨房里有一个高约2米的鞋柜,里面摆着20多双各式男女鞋,暖气管上搭着十几条毛巾。水槽旁边摆着一排牙具,数一数有14个之多。在厨房外面的阳台上,挂着十几件刚洗过的男女衣服和十多双袜子。而在检查过程中,小杨却一直表示屋内只住了4个人。执法人员在屋内还找到了一个日记本,记者随手翻翻,发现日记本里除了记录着大量的关于如何和人沟通的技巧以及化妆品的介绍外,在日记本后面,还写着117个人名,分别按照性别、工作、工资、事业心、关系、联系方法、婚姻状况等排列。工商人员确认,这就是个非法传销窝点,当即将该窝点查封,将其他3人驱散。小杨和记者随执法人员到了工商局。

  好感动 女孩流泪想回家

  在金州区工商局办公室里,记者再次与小杨进行了一番对话。小杨承认她和小高的确是被人骗来干传销的,但表示自己只听了一次课,没有加入。记者提出刚才她在楼前是否想游说记者“入伙”,小杨低头不语。记者询问穿白衬衫的男子是不是小高,小杨仍不回答。

  交谈良久,小杨突然问记者怎么会有她的电话。记者说是因为她家乡的父母十分挂念她,所以辗转找到媒体求助。听到这里,小杨的眼圈红了,并啜泣起来:“我也想家了。”小杨说,她知道传销是骗人的,这几天她要和小高好好谈谈,然后就买火车票回家。随后《大连晚报》记者又通过电话联系到了小高。小高说,做儿子的理解父母的心情,他很快就会和女友回家。《大连晚报》记者 赵卓 徐瑾 本报记者 姜天蔚 实习生 高冰霞
本报和大连晚报联手解救“传销情侣”(图)
在金州区工商局办公室里,小杨哭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