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机关小车 屁股底下“一座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20:03 人民网

  据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从本月20日起,对全区7000多辆党政机关公车粘贴“公务车”标识,旨在抑制和杜绝“车轮腐败”。这当然是一件好的廉政举措。

  据此,笔者有些差异。且听社会上怎样议论:小车是机关跑、冒、滴、漏的“黑洞”;是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的象征;是屁股底下“一座楼”;是看得见的“流动银行”。近些年来,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小车配置档次越来越高,少数领导不比工作

干得好,看谁小车坐得好,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公车私用、私开乱跑、浪费惊人现象突出。极个别的还专门“吃”车,在修车和用油上“做手脚”,损公肥私,“养车比养人”难度还大。因此,群众对“公车腐败”反映强烈,深恶痛绝。

  那么,宁夏采取的粘贴“公务车”标识的做法究竟能起多大作用,当然值得人们怀疑。有的认为,小车粘贴“打脸儿”是掩耳盗铃,忽悠群众;更难听的话则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形式主义的“升级”;人为增加了“车轮腐败”的“张扬度”和“公开化”。因为粘贴标识,名曰抑制“车轮腐败”,实则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证明,治理“车轮腐败”现象,必须实施管理体制改革,靠改革找出路;靠硬性制度和监管机制进行有效地调控。俗话说,要想管住“车”,首先要管住“人”。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实现公车的“人本化”而不是“私有化”,不能脱离国情,违背客观规律。如果热衷于搞形式主义,或者搞一些哗众取宠的“作秀”之类的东西,难免“招”来不必要的非议和不应有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治理“车轮腐败”现象,还是从群众的呼声中,从社会的反映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给群众交一张满意的答卷。

  作者:网友:许贵元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