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树新花:吕梁市发展特色农业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2:25 山西日报

  翠绿的枣林渲染了河岸边的群山,与沉静的黄河一道沐浴着夏日午后的阳光。这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只有在吕梁市的“沿黄红枣林片”才得以观赏。枣林不仅点缀了美景,更为沿河居住的农民带来增收。去年,黄河岸边的柳林县孟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多元,其中一大部分收入来自沿黄枣林。作为特色农产品之一,红枣在吕梁市委、市政府“区域经济特色化”战略中迎来新的春天,无论种植规模和枣果品质,较过去都有了质的飞跃。同红枣一样,核桃、草食畜、小杂粮这些原先处于自然经济状态的特色农产品,纷纷进入商品生产

时代,为当地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收入。在它们的推动下,去年吕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列全省榜首。

  产业定位:实现传统变优势

  近年来,吕梁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该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丁雪锋这样说:“虽然我们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相对较差,但我们也拥有小杂粮、红枣、核桃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特色就是优势!”为此,吕梁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和地域特色农业。他们首先确定小杂粮、畜牧、林果、蔬菜、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实现“由小到大、由传统到优势”的转变。“天下核桃数汾州”。但是一直以来,在响亮的名气下汾阳的核桃并未形成应有的规模。1997年以来,全国的核桃集散中心从河北赞皇转移到汾阳市,给这个传统农产品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汾阳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财政补贴、日元贷款等方式,推动核桃集约型、密植型、规模型种植,引导农民改变过去的粗放管理。到目前,该市核桃栽植面积已经接近40万亩,形成全县人均1亩核桃林的规模,年产量已经达到550万公斤,“汾州核桃”真正成为了汾阳市丘陵区的主导产业。据悉,今年汾阳市还要增加3万亩核桃种植面积。汾阳市栗家庄乡南花枝村村民王永晶是个“核桃迷”。几年前,他率先尝试密植型种植,现在他的核桃园成为当地农民购买接穗的好去处。盛夏时节,老王的核桃林遮住了烈日,身着翠衣的核桃挂满枝头,等到白露,就可以采摘收获。老王讲起了他的“核桃经”:“过去,汾阳的核桃是‘爷爷栽树、孙子吃果’,成熟晚、见效慢,除了卖一小部分,主要是娃们吃个嘴。现在我这核桃园是密植早食型,一个5亩的园,去年就卖了1万元!”同核桃一样,吕梁市其它几种传统特色农产品也迈向了“优势”之路。去年,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98万亩,产量达到2.6亿公斤。记者在文水县冀周昕盛小杂粮购销部看到一幅图片,在收获季节,红芸豆被整理装箱,准备销往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火红的芸豆与装箱女工的笑脸相映成画。

  区域定位:扩大数量与规模

  在空间布局上,吕梁市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步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带。2003年,该市确定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沿黄红枣林片、沿吕梁山东西核桃杂粮片、平川蔬菜畜禽和农产品加工片“一区三片”,全面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产业区带的确立,使生产者可以集中精力、积极运用科技发展特色产业。从柳林县三交镇沿黄河北上,直至50公里外的孟门镇,路旁的山、沟、滩里无一例外地种植着枣树,这便是该县的“沿黄百里枣林带”。小河沟村就镶嵌在这个林带上,全村370亩地,有255亩种上了枣树。2003年秋,由于雨水偏多红枣歉收,全村人均收入仅601元。去年开始,该村大规模开展红枣嫁接,该镇的党委书记王琴说:“经过嫁接的枣树,如果管理到位,产量可以翻一番!”柳林县石西乡地处大山之中,出山的道路崎岖难行。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乡镇,却活跃着一支全县闻名的枣树嫁接队伍,领头人和“技术专家”是马启旺。这只队伍在沿黄河枣区的枣树改良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独创的腹部嫁接、去强留弱新技术,既解决枣树嫁接管理难的问题,又能使嫁接户“一年不减产、二年能增产、三年大丰产”。该县贺水村种植的枣树以小木枣为主,去年每公斤鲜枣售价为2元钱,但是经嫁接马启旺推广的品种后,每公斤卖到了4元到16元。因此,马启旺成为枣农欢迎的土专家,今年又有50多人来向他学习管理,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改良枣树面积4万多亩。该县林业局负责人李春旺说:“像马启旺这样的土专家,在全县还有10多位。”或利用示范带动,或开展科技推广,吕梁市的“一区三片”建设成果斐然。去年,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225万亩,总产量达到1.7亿公斤,产区内31.6万农户依靠干果生产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理念定位:跳出农业抓农业

  吕梁市把推动农业区域经济特色化,集中发展特色农业和产品,放在实现农业农村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实施过程中,该市运用工业化、产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农业。他们围绕优势产业,扶持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化程度。7月上旬,文水县伦达肉类工业有限公司正在更新设备,准备实施出口卫生注册。目前,这家企业拥有价值1500万元德国进口全自动生产线一条,年可屠宰优质肉牛4万头。这个企业的投产,彻底解决了当地优质肉牛资源只能廉价出售活畜的问题,提高了肉牛生产的附加值,可使饲养户年净增收4000万元。文水县南庄镇洪曲村农民王瑞平在结束了包工厂、搞销售的生涯后,决定在家里饲养肉鸡。该县大象禽业有限公司垫资帮他搭建鸡舍,垫资卖给他鸡苗,在饲养过程中免费提供防疫技术服务,肉鸡出栏后全部收购。这种合作关系使王瑞平的养鸡事业很快形成规模,目前他的鸡棚中存栏9000只肉鸡,去年出栏4万只活鸡,纯收入达到4万元。王瑞平对记者说:“我们跟着大企业闯市场,风险要小得多,我现在干劲很足,就想着扩大规模!”在大象禽业的带动下,当地有400多个农户开始从事养殖,饲养肉、蛋鸡共近千万只。从肉牛加工到小杂粮出口,从农民协会到种植示范区,一路行来,吕梁市特色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着。目前,仅在文水一县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48个,种植基地34个、养殖基地27个、中介服务组织30多个,农民经纪人3000多人,带动全县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农户达到4.7万户,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举突破2600元。吕梁是个农业小市,这是因为该市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人均收入的绝对值尚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吕梁注定要做农业大市,这是该市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决定的。朝着农民增收这个终极目标,红枣核桃打头,杂粮肉牛并进,吕梁的特色农业正在谱写新的篇章!本报记者武俊鹏(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