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蔡小飞事件”追踪调查]“张朋”就是“蔡小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2:35 新京报

  两人家电话号码一致;“张朋”老师:“他的笔名好像就是‘蔡小飞’”

  

[“蔡小飞事件”追踪调查]“张朋”就是“蔡小飞”?

  7月13日下午,“张朋”(左一)与“在《天津日报》工作的朋友”(右一)在天津一家麦当劳露面。

  

[“蔡小飞事件”追踪调查]“张朋”就是“蔡小飞”?

  天津××中学老师就是看到这张照片中的“张朋”(左二),认出他是曾在此读书的辛小光。

  本报天津专电“这个孩子平时就是神叨叨的,但是人挺懂事,不是惹是非的那种孩子,就是爱写文章,在学校的时候挺出名的。”昨日,天津××中学的老师在看到记者带去的“蔡小飞自杀事件”关键人物———“张朋”的照片后,一眼就认出他是天津××中学2002年初中毕业的学生辛小光(化名)。

  自从北京某媒体7月5日报出“少年作家蔡小飞”自杀一事以来,经过各大报纸的跟踪报道,终于确定天津6月20日并没有发生过“高三学生跳楼自杀”一事。然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一个叫“蔡小飞”的高中生,在博客上出现的他的朋友“张朋”又是如何可以拿到“蔡小飞”的所有文字授权?这个“张朋”究竟又是谁?记者昨日拿着之前拍摄的“张朋”的照片来到《E时代周报》记者冯明华在调查中提到的、“蔡小飞”就读的天津××中学,这里的老师认出了“张朋”的照片。

  “蔡小飞”电话与“张朋”家电话号码一致

  据天津××中学的老师介绍,辛小光是在初二下半学期的时候转到该中学的,他原来所在的中学倒闭了,所以教育局就把这个学校的孩子就近分配上学,辛小光因此在这所中学度过了一年半的时间。

  记者现场采访了三位该中学老师,虽然辛小光已经毕业两年了,但是老师对他的印象都非常深,对他的评价也十分一致,“这个孩子在初中的时候就太有名了!他很有特色,就是爱写文章,平时说话也算是出口成章吧。在学校除了作文好,其他功课基本都不学。他上学那会就特想出书,经常到处问人,怎么能给他出本书。而且他还特别喜欢和老师打交道,尤其是语文老师,对老师也非常有礼貌,经常拿着自己的作文去找语文老师,然后跟语文老师说‘我一直非常崇敬您,拜读过您的不少文章,这篇是我写的文章,您帮我看看。’以前他还特意跑到我们校长那里呢,给校长看他的文章,校长还很喜欢。”

  几位老师在谈到辛小光的时候,时常是说着说着就互相笑了起来,他们告诉记者,辛小光在初中时是个特懂事的孩子,就是有点“神叨叨”的。

  由于是帮助外校“代为教育”的学生,辛小光并不算是该中学的正式编制,和他一个班的同学也都是一起转过来的,他们毕业以后就没有任何资料留在学校了,该中学的老师特意为记者翻找了2002年毕业的初中学生档案,里面并没有辛小光的资料。老师特意帮记者找到了辛小光当时留下的家里电话,并透露,辛小光在初中毕业以后,就上了附近的一所职专。

  有趣的是,据《E时代周刊》记者冯明华调查,“蔡小飞”和天津美术学院一年级学生于爽认识已经一年多了,于爽向他提供了“蔡小飞”的电话以及所在中学名称。其中于爽提供的“蔡小飞”家里的电话与天津××中学提供的辛小光家的电话是同一个电话号码。

  老师说:“他的笔名好像就是‘蔡小飞’”

  天津××中学的老师得知辛小光以“张朋”的名义在为一个根本无法证实存在的“少年作家”整理文字并准备出书时,并没有表示惊讶,他们反过来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的话你可千万不能当真,他在这上学的时候就是这样。”虽然辛小光的作文水平一直给各位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他们告诉记者,辛小光在学校的时候并没有得过什么作文奖,一位老师回忆到:“他好像曾经说自己在一本什么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把发表的文章拿给我看,我当时还不相信那是他写的,文章没有属他的真名,我记得那个笔名好像就是‘蔡小飞’。”

  记者随后来到辛小光正在就读的××职专,一位值班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都放假了,所以无法查到辛小光的详细资料,但是她确实听过学校里有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学生。

  自从“蔡小飞自杀”的消息报道以后,虽然引发了到底有没有这个人等诸多争议,但是国内很多网站论坛以及“蔡小飞”的博客上一直有很多人在用自己的文字悼念“蔡小飞”,截止到记者发稿时,依然有网友在互相询问“蔡小飞”到底有没有死,并对“蔡小飞”的遭遇感到惋惜。

  ■有关“张朋”

  “蔡小飞”并没有死

  7月13日下午,记者曾以出版社编辑的身份在天津一家麦当劳约见“张朋”,并且聊了一个半小时。在此之前,记者用“张朋”留在“蔡小飞”博客上的QQ号码给他留言,但是“张朋”一直没有回复。随后,记者以“出版社”的身份再次给他留言,12日晚,“张朋”通过QQ同意第二天见面。

  12日晚,“张朋”详细问了关于出书可以印多少册,如何计算稿费等问题,并且询问能不能预先支付一部分稿费。当和他谈到由他出面代理“蔡小飞”的文字会不会有授权的问题时,他回复,“我可以保证,你接到稿子之后不会发生任何纠纷的。这点如果你信不过我,我可以和你签个合同,如果发生纠纷,由我一人负全部责任,授权不用担心”,同时他提出“如果我们合作你能不能保密我的资料,而且书上最好不要出现我的名字,因为针对事态发展,我可能会受媒体牵连,很多媒体都在找我,我不希望他们通过出版社方面找到我,那样会影响我生活的”。

  13日下午,“张朋”和另一个自称是在《天津日报》工作的朋友一起来到麦当劳,在见到“张朋”之后,他对于当时高招办关于没有“蔡小飞”考生的声明表示:“这事我不知道。”他的说法是,他并没有见过“蔡小飞”本人,“蔡小飞”不过是他认识的一个网友的昵称,“蔡小飞”也并没有死,他不过是躲起来了,因为他们是朋友他才决定帮他出面出书的。而关于网上散布的“蔡小飞”自杀的消息,“张朋”则称,他是从网上得知“蔡小飞”自杀的事的,他也不知道这些消息是谁散布的。记者曾经问过他:“是不是你就是‘蔡小飞’?”“张朋”则笑着答到:“我怎么可能是他呢?那样不是很奇怪吗?我要真是他一切都好办了。”而对于记者反复追问“蔡小飞”到底有没有死的时候,“《天津日报》的朋友”则表示:“‘蔡小飞’死不死有什么重要的呢?他不过是一个虚拟的人物。”在和记者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之后,“张朋”表示,之前他没想到这件事会闹这么大,他这次回去就再也不管“蔡小飞”的事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家里特别孝顺

  据天津××中学的老师回忆,辛小光在学校的时候是一个挺爱说话的孩子,但是和同学相处的并不是很好,“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他总是疯言疯语的。”在老师的印象中,辛小光是一个“有点怪异”的学生,“他在学校的时候只上语文和体育课,有的时候他来到学校又不去上课,就一个人在操场上溜达,捡个空水瓶钉子什么的破烂。”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还曾经专门为了辛小光不上课的事情去辛小光家里家访过,“辛小光在家里和跟在学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他在家里特别老实,他跟着姥姥、姥爷在一起住,他姥姥、姥爷还是老师,他们一家都是天津人。他姥爷有病瘫痪了,他特别孝顺,我去他家的时候他就乖乖地站在一边,然后给大家倒水,倒完了站在一边。他父亲和母亲好像是分开了,他母亲看上去也是一个特别文静的人,但是他家里的人都管不了他。”

  老师告诉记者,在辛小光毕业之后,他还曾经回过一次学校看老师,“当时他在学校的大门口就说,‘我来看我伟大的母亲来了,我要给她发表文章’,其实他说的就是他的班主任,但是当时门卫就没敢让他进来。”

  “总是生活在想像的世界里”

  在场的几位老师都曾经看过辛小光的文章,他们一致认为他写的还算不错,“但是你看他写的东西老是觉得他就像长不大似的,包括他平时见到老师就特别毕恭毕敬地一鞠躬,说‘老师好/有一次他捡了一块木头,还特意跑过来交给老师,说‘老师,我拾金不昧/”

  由于之前“张朋”曾经反复强调,“蔡小飞”和他女朋友的故事是真的,记者随即问起辛小光在上学的时候有没有特别要好的女同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当时辛小光曾经告诉她自己挺喜欢隔壁邻居家的一个女孩的,“我当时还跟他说,你小小年纪可别乱来埃不过像他那么‘神’的人,怎么会有女朋友呢?”

  在交谈中,虽然几位老师都表示,辛小光是个懂事、尊师的孩子,但是他们也无不担心地表示:“这个孩子好像是有点不太正常似的。他也不是淘气,也从来不搞破坏,但就是特别‘神’,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好像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老师还谈到,辛小光以前曾经说过,他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但是后来他妈妈来,我们问她,她说根本没有这么回事。”这时另外一位老师突然说到:“可能他就是太喜欢文学了,总是生活在想像的世界里。”

  ■即时评论

  出名何必太早

  他还是个孩子———任何人看到“蔡小飞自杀事件”的真相之后恐怕都会如此反应。这个孩子想出名,却采取了不恰当的方式。

  从他贴在网上的作品来看,蔡小飞(我们还是用他本人创造的这个名字来称呼他吧)显然是有才华的。虽然由于他长期只上语文和体育课,视野上未免有些狭小,虽然由于他涉世还未深,思想中还缺少更多的底蕴,虽然由于他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文字间也就少了一点洒脱,但作为一个刚刚读职专不久的孩子,他的作品已经足够出色,他的文笔更表现出一种惊人之美,假以时日,假以历练,他应该能够有所成就。而现在他竟然以如此的方式成名,不仅失之轻率,事实上也得不偿失。

  或许和文坛的浮躁有关,现在的孩子们出名是越来越早了———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品还远远称不上优秀———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蔡小飞那颗想成名的心吧?其实整个事件就像一个玩笑:这个世界在孩子们面前展示了无数种成名的可能性,却不轻易给孩子们打开其中的任何一扇门,于是孩子们当中的一个终于回报给了这个世界一个大大的玩笑。

  虽然年少,蔡小飞的文字有时候却颇有些沉郁之致,和流行的青春文学相比要少一些浮躁之气,这也是一部分网友一再称赞他优于韩寒、郭敬明的原因吧。蔡小飞与成名的少年作家们孰优孰劣的讨论当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按照常理,一位真正的写作者不该做出如此浮躁的事情来。不知道蔡小飞本人现在是否在后悔一时的莽撞?

  真相将会大白,尘埃也即将落定,在整个世界都已经娱乐化的时代,健忘的人们自然很快就会在记忆中抹去这个恶作剧般的自杀事件,宛如忘记一个开得有点拙劣的玩笑,倒是蔡小飞本人今后何去何从值得人们关注。这里不妨提提法国作家让·热内,不知道蔡小飞是否知道这位前辈。此人以惯偷和同性恋的罪名入狱,却得到法国数十位作家的联名呼吁,由法国总统出面特赦才得以重返社会,最终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法国作家,一部《小偷日记》更成为一代小说经典。在这个案例中,三个条件决定了热内的成功:他的天才、他在挫折之后的振奋还有法国社会的宽容。现在我们愿意相信蔡小飞的才华,也呼吁人们对此事保持理性的宽容态度,剩下的,就要靠蔡小飞自己了。和热内相比,他所做的无非是一个小小的恶作剧而已,如果他能够走出阴影,文学界应该会欢迎一个真正名叫蔡小飞的作家!出名无须早,你还有机会。□涂涂

  采写本报记者刘玮

  摄影姜妍本报记者王谨亦有贡献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