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珠宝产业流光溢彩(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4:5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珠宝产业流光溢彩(图)
  7月14日开幕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珠宝展上,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珠宝饰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欣赏。

  盛夏的北京,先有7月8日的“2005北京国际时尚首饰及配饰展”,继而是7月14日开幕的第六届北京国际珠宝展,一件件流光溢彩的珠宝饰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驻足欣赏,云集于此的珠宝商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而“第六届深圳国际珠宝展”,又将于9月14日在南国拉开帷幕。

  是什么原因让国际珠宝群英汇聚中国?

  据有关部门介绍,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已经创造出1000亿元的巨大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上铂金、黄金、钻石等首饰年消费总量居世界前列。如此巨大的商机怎能不吸引众商家的眼球呢?

  正处于成长期

  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捷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老百姓还未形成公众珠宝消费意识,珠宝仅仅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而今,中国的珠宝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正处于成长期。近20年来,中国的珠宝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预计未来几年年均增长超过15%。

  珠宝既可以显示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名望,也可以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感。

  据有关方面估计,中国客户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第四大消费群体。而珠宝消费是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珠宝业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就业机会。目前,中国的淡水珍珠业从业人员达30多万,另有10万人从事人造宝石切磨、3万人从事钻石加工业。

  融入国际市场

  珠宝行业是中国各行业中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最好的产业之一,在发展初期,中国市场就开始积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并迅速融入其中。

  在这期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舞和支持中国珠宝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00年中国开放了白银市场;上海钻石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一一正式运行;国务院还批准组建了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

  2005年1月,中国开始对25个非洲国家部分商品实施特惠零关税。钻石是我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产品之一,这次零关税项目的启动必然会有利于促进相关原料的进口,推动我国宝石行业稳定地向前发展。

  中国珠宝行业自身也在不断寻求规范市场的道路。1993年,中国珠宝业有了第一个行业标准。此后,钻石和养殖珍珠分级标准、金银首饰标识管理标准、首饰贵金属成色规定及命名方法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珠宝商用这些标准衡量自身发展,消费者参考它来选择钟爱的商品。

  1991年,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制度在中国建立。迄今为止,已有1000多人取得注册珠宝玉石质检师的资格。“这支质检师队伍就像一座桥梁,积极地沟通起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的关系。”柯捷说。老百姓借鉴珠宝鉴定家的权威意见,可以避免走入消费误区。

  目前,中国的某些珠宝企业已初步拥有整合营销的理念。柯捷说,珠宝业急需提高研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突出民族特色

  国际市场中各国珠宝消费与本土文化有着不解之缘。珠宝这种个性化消费品融合了地域性特征与民族文化。几千年来,国人对玉石的偏好有增无减。今天的玉石加工蕴涵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

  2003年起,中国珠宝界开始推出“放心示范点”工程,致力打造驰名品牌。目前,已有四五十家“放心示范店”进入公众视野。

  2005年3月,珍珠首饰和金属镀层流行饰品首次跻身于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9家黄金饰品生产企业获中国名牌殊荣。

  中国拥有一批珠宝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如番禺、深圳珠宝加工贸易基地,诸暨、北海珍珠养殖贸易基地,东海水晶加工贸易基地等等。这些项目的推动都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中国的人工养殖淡水珍珠在数量上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产量达800吨左右,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黄金、铂金、人造宝石和成品首饰产出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据海关统计,2005年一季度中国珠宝首饰出口额为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6%。与此同时,中国进口各类珠宝也大幅增长,2004年增速最快的依次是铂、宝石、贵金属、珍珠宝石制成品、钻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23日 第八版)

  作者:俞婷婷吴丹 文/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