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霉素和利益的博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5:04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青霉素和利益的博弈(图)
上期话题回顾:

  打青霉素必须皮试,否则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很多医院在下午6点下班后就不再打青霉素,理由是有一定风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抢救人手不够。这在医院已成为一种潜规则。

  第37期BBS话题预告

  9名医生诊断不出胆囊炎?

  一家堂堂的大医院,腹痛患者4次到医院看病,9名医生竟然瞧不出是啥病,最终导致病人胆囊穿孔,差点送了性命。这是近日病人家属史先生在南京某大医院的“蹊跷遭遇”。

  史先生说,86岁的父亲是该院的老职工。今年2月份,父亲在医院做了膀胱造瘘手术。6月16日中午,父亲突然腹痛难忍。史先生赶紧将他送到这家医院。由于史先生的父亲做过造瘘手术,管子还露在体外,办公室的两位医生一看便说:“造瘘管引发的炎症,要输液消炎。”随后,医生便为史先生的父亲挂了水。

  但到了18日上午,史先生的父亲又腹痛难忍,再次送到该院。急诊室的医生看了看病历,没有检查就认定是病人的大便感染了,还是挂水了事。

  21日,史先生的父亲再次腹痛,家人第三次将他送到急诊室,值班医生询问病人有无按时吃药及大便的情况后,认为这次腹痛是吃药吃的,叫病人不要再吃药了。

  谁知到第二天下午,史先生的父亲因为疼痛不停地喊叫,人也站不起来了。史先生第四次将老父送到该院。急诊内科的医生检查后,说不是内科的事,应该是造瘘管引起的,建议将病人送急诊外科或泌尿科。

  到了急诊外科,医生看到史先生的父亲身上有管子,说是前列腺的事,没做任何检查便打电话给泌尿科医生。

  泌尿科的医生认为是造瘘管不通导致病人腹痛的,要求病人换管。史先生说,按以前手术医生的话,造瘘管每月只需换一次,而老父身上的造瘘管是本星期才换的,应该不用更换,但在医生的坚持下,史先生父亲身上的造瘘管还是被换掉。换管之后,史先生的父亲仍旧腹痛,且无法排尿。

  看到情况不容乐观,该医生说,病情很严重,要求做B超检查。经过检查,史先生的老父患胆囊炎,因时间拖得太长,导致其中12厘米长的胆囊已处于穿孔状态。“必须立即手术,否则病人过不了当晚。”经过心电图等检查后,史先生的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

  您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误诊事件?您又如何看待“大医院9名医生都诊断不出胆囊炎”这种事件?谁应为误诊事件负责?请将您的意见发送电子邮件至wln999@sohu.c o m ,也可发传真到0371-65795609或拨打0371-65795632谈谈您的看法。

  张仪

  人类第一个对抗细菌的武器——青霉素,已经风光不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如今,各种头孢类抗生素正大行其道。

  青霉素的没落与其疗效关系很大,抗生素的滥用已经让很多细菌有了耐药性,换句话说,青霉素有点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头孢类抗生素说明书上得意洋洋地写着:用于耐青霉素的XX细菌感染。这是不是意味着青霉素从此可以光荣退休了呢?

  不。医生发现,一些病人在使用各种头孢类抗生素无效后,青霉素居然“老有所为”。不管自己的“后辈”多么炙手可热,青霉素依然在兢兢业业地杀灭细菌,有时候表现还很出色。

  可是,在一些医生的处方上,青霉素已经被抛弃了!原因何在?青霉素疗效不如“头孢”,还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打青霉素前必须皮试,麻烦!其实这只是表面原因,比比价格,真相就浮出水面了。青霉素一针不过几角、几元钱,“头孢”一针就几十、几百元。

  下午6点下班后医院就不打青霉素,根源也就在此。试想,如果病人注射的是不需皮试、价格更贵的“头孢”,医院会拒绝吗?

  可能有人会说,医院不打青霉素是为了规避风险,无可厚非。没错,明哲保身在中国从来都被视为是正确的。但是,医院在下班后派几名医护人员加班做皮试,不就万事大吉了。

  在和利益的博弈中,青霉素渐处下风,但愿不要被赶尽杀绝。

  医生怎敢拿饭碗开玩笑

  沈志秀

  据一个在社区医疗站工作的医生介绍,他每天至少要接待一个脑瘫患儿做针灸治疗。而脑瘫的发病率还不到0.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极少看到有发育障碍的儿童。而医生比普通人见到的疾病种类更多,与患者接触更频繁,因而对疾病的警惕性也更高,防范风险意识也更强。青霉素万分之几的不良反应率,对一个普通人而言是很难遇到的,但医生却随时可能遇到。

  患者在治病时考虑的是药物的价格和显效性,而医生考虑的还有医疗风险问题。经常听到医生们议论:现在的患者越来越难伺候了!一旦有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出现,那么医生是难逃罪责的。

  一个医生如果出现了一次医疗事故,那么他的职业生涯就等于画上了一个隐形的句号。有哪个医生护士敢拿后半生的饭碗开玩笑呢?

  都是”钱”字在作怪

  耿宝文

  “下午6点后就不打青霉素”,这一看似“规避风险”的“明智”之举真是医院不得已才为之的吗?其实不然。一个很明显的对照是,做手术有没有风险?不但有,想必要比注射一针青霉素的风险大得多。可为何医院不对手术时间作出具体界定呢?说穿了,在这一荒唐规定的背后,凸现了医院经营上的“钱本位”。

  在医院看来,打一针青霉素所要承担的“风险”和所获得的收益极不对等,与其自找“掏力不讨利”的麻烦,倒不如干脆来个“避而远之”。

  的确,时下医疗领域有一种让人无奈又心寒的趋势,那就是一些经济实用的药物在医院正越来越失去它的存在基础。治疗一种病往往有几种方法和药物可供选择,结果“大处方”大行其道,“贵族药”越贵越走俏,因为这带给医院的是更大的利润空间。

  有媒体不断报道的治一次感冒动辄花费成百上千元,做一次小手术没有几千元拿不下来的非正常“高消费”,不正是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真实写照吗?

  体制”无力”医院”胆小”

  阎铭涛

  从表面上看,这条“潜规则”有些不近人情,医务工作者是在推脱责任。实则不然,万分之几的过敏发生率一旦发生就有可能让医疗机构引火烧身。

  患者家属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往往头脑发热,极易失去理智,不分青红皂白一股脑把责任推给医院。一旦医院不能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就会闹得满城风雨。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体制不健全,不能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发挥应有的作用。医患之间发生争端,患者家属往往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争端,在此情况下,医疗部门不仅要名誉扫地,还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出于无奈,医院只有明哲保身。归根结底一句话,是现行体制的“无力”造成了如此弊端。

  只有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充分保证医患双方的权益,真正能为医疗机构解除后顾之忧,这些“潜规则”才能不攻自破。否则,医疗部门只有墨守成规,这些“潜规则”将会根深蒂固。

  不皮试不能打青霉素

  席军

  青霉素极易引起过敏性反应,轻者可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重者则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皮试。即使是经常使用青霉素且从未出现过敏反应者,若停药三天以上,再次使用前仍必须重做皮试。

  “下午6点以后不打青霉素”主要是考虑到患者的安全,也是多少血的教训换来的,晚上来就诊的患者也可以应用其他不需皮试的抗生素,干吗非要用青霉素?

  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