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红外线》发问:新生代民工入城怎翻四道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08:40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 小』 红网7月22日讯(红网记者)当我们从媒体报道中了解到一直想与砍手党不一样的打工者阿星,最后如俄狄蒲斯一样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而与砍手党一样走上了不归路,从那一刻起,作为一个整体的“新生代民工”的集体遭遇就已浮出水面。

  在这个阴雨飘飞的夏季,读着他们的故事,我的心情也如天空一样,湿漉而又沉郁。

  一则报道通过阿星是这样向我们描述“新生代民工”整体的画像的:他们从小就受以城市文化为主体的电视的熏陶,十五六岁随父辈到城市打工,所以行为与观念已经相当城市化。他们已经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他们的口号是:不回农村,死也要死在城市。

  这群18岁到25岁的青年,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他们已不是贺岁片《天下无贼》里挣6万块钱然后屁颠屁颠地回家盖房娶媳妇的傻根形象。他们已寄希望于自己能获取与城里人一样的地位与尊严、权利与机会。

  1.2亿农民工,新生代占多大比例?没概念。但我们看到的是,民工招聘会正一年比一年“年轻”,前来求职的农民工中,中老年人的身影被“新生代”取而代之。当他们一心想与城市融为一体时,技术,权益,身份,心理四道门槛却无情地将他们拦在城外。问题也因此而滋生,矛盾也因此而日益凸显。

  庖丁解牛殊不可信,矛盾只可化解,而不能回避。当“新生代民工”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我读到这样一则消息: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洪远说,今年温总理给他们一个最重要的课题是:把农民工的问题彻底搞清楚。

  无论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抑或农村,但我们无法否认我们追本溯源时都会发现自己的祖先曾在农村生活过。城市化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象征,在社会的社会进步与文明中,我们不应排斥“新生代民工”,一如我们从来就不排斥社会的进步与文明。

  敬请关注本期《红外线》:(稿源:红网)(作者:红网记者)(编辑:徐志频)(2005-7-22 15:27:40)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