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0:10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据《经济参考报》7月20日《高成本招商财政填窟窿》报道,重庆的一些县区招商税收优惠越来越多,土地价格越来越低,一些出让给企业的土地已不是低地价、零地价,有的甚至是负地价,连土地整治的成本都收不回;客商考察全程免费加“星级服务”,一个县一年招待就得数百万。高成本招商使穷财政雪上加霜,令人心痛。

  不知道那些地方招商有没有认真算算经济细帐。“3千亩土地,每亩1万元”,是3千万

;“提高土地出让金本级财政留成部分的返还比例,最高的达80%”,县区留成一般60%左右,约1800万,再返还80%约1440万。3千亩土地商家每亩只花了5200元,地方只得了720万。3千亩土地的“三通一平”起码需要3千万,为招这个商,地方贴进去近4千万。企业投产三年内免税,第四年起才可能有200万左右的税收,需要15-20年才能把贴进去的收回来。招这个商,除了DGP虚名,对地方财力(当然也包含国家财政)的增长,15-20年内没促进。

  地方财政倒贴招商的事,西部有,中部东部欠发达地区也有。招商的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结果应当是双赢,可过度的招商竞争破坏了双赢走势。商家财大气粗,什么条件优越就提什么条件;地方人穷气短,目光也短,人家有什么要求就答应什么要求;招商变成了抢商、求商、媚商、贿商。而且商家越来越精明,三年免税期一过,不少就脱壳而去,地方财政别想得到应有的税收,以至20年还不大可能收回倒贴的钱。无边际的税收减免和土地贱卖,造成了商家赢、地方亏、且要一亏若干年的后果,使国有资产和人民财富大幅度流失。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有违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初衷。

  但地方政府并没有因此而降低招商的兴趣。他们没有算过帐吗?算过,人家一是算大帐,引进一个企业,地方DGP增长多少百分点,就业人口增加多少百分点,工业门类增多少,第三产业共振效应增多少,侃侃而谈,令人鼓舞。二是算市容帐,新修了多少大道,新添了多少路灯,新盖了多少厂房,增了多少楼房,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原来人家算的是政治帐,发展是第一要务,有新项目才有发展,商招来了才有新项目,招到商就等于发了展;于是自然,项目就是上帝,新气象就是发展,招商就是硬道理。

  表面上是政治帐,骨子里是政绩帐。于党性,坚决落实了党中央的发展第一要务,于组织,给信任和使用自己的上级领导增添了用人和招商的双重光采,于个人,招商越多,发展越明显,政绩就越大。至于土地价格越来越小、优惠外延越来越大,骨了里地方财政吃大亏,紧巴巴地过穷日子,那是内部信息,不足为外人道也;利在商家,亏在当地,害在别人,功在自己,三五年一干升迁走了,补贴形成的亏空,自有后来人。后来人或填空或继续做空,反正不会捅出去。

  他们算不算经济帐呢,也算。为了让一家玻璃企业到重庆万州区落户,政府把水、电、气等管道铺设到工地红线口,咬紧牙关补贴了1亿多元。据说“地方政府要负责‘七通一平’是通则,把这个项目搞成了,主要算的是就业账;引来一个,带动一片,即使牺牲一些财政收益也划算。”若算就业帐,按三通费用约等于土地费用计算,约有万人就业,一万人的年低保是3600万元,一亿元能够低保三四年,三四年时间其他途径能不就业么。再算“带动”帐,一个企业补贴一个亿,一片企业要补贴多少,不知这种“带动”地方能否吃得消,一个亿起码要12-15年才能补回来,一片亿,当地政府和群众得用多少年才能还清这笔招商成本帐?要说这还“划算”,就不知算的什么帐了。

  生产企业是创造财富的母鸡,是地方竭尽全力也要引进的金凤凰。在市场布局大体就绪的经济格局下,要引进一个大项目确实不容易。这种情况下,如何既能招商,又能双赢,才真正显示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一些地区由招商而选商,不选项目污染、经济亏损、税收赖帐之商,那是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相结合的极致,应当成为招商的篮本。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只算经济大帐,不算经济细帐,只打个人的小九九,不算群众的长期利益帐,不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品德,起码不是一个合格的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在市场竞争激烈、商家趋利而往的情况下,要求官员讲道德操守,这道理似乎有点苍白,这要求也不大容易落实。因此,迫切需要规范招商秩序,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各地的减税竞赛、送地攀比、赔本赚吆喝的傻事,让官员们没有权力赔本、没有余地赔本,且一赔本就要动乌纱帽,那他们就会认真地算细帐了。重庆市发出《招商工作(试行)规范》,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招商优惠政策的底线和土地出让的最低限价,明确规定了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容积率和万元增加值的能源、水资源消耗等标准,用以解决招商价格战的问题,纠正很及时。其他地方的领导和决策机关,也应当从制度入手,认真解决亏本竞争、无序招商的问题了。(稿源:红网)(作者:朱兆龙)(编辑:耿红仁)(2005-7-230:24:18)(2005-7-229:13:35)(2005-7-20 15:18:12)(2005-7-2014:09:52)(2005-7-200:04:40)(2005-7-18 13:34:29)(2005-7-180:09:20)(2005-7-1613:05:38)(2005-7-15 15:09:45)(2005-7-13 8:27:21)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