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童年圣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2:45 时代商报

  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最钟情的东西多是小人书。古今中外还没有哪一代少年像60年代后期7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那样,是靠着小人书告别自己混沌时光的。那是我们不能忘记的精神食粮,小人书上印着时光的痴迷,那痴迷有我们童年的体温。

  那时,小人书普遍于家家户户,茶余饭后捧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人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是常见的一种景象。城里出租小人书成了一种行业。尤其是炎炎夏日,街头巷尾浓浓的树

荫下,总能看见老头老太婆摆下的小人书摊。书摊子使用一个四方的一两米长宽的木框架做成,斜靠在墙边或树干上,框架上每隔10厘米宽扯一根细绳固定,每根细绳上挂一溜小人书,花花绿绿的,招徕人看。另外再摆几条长板凳,一本的租金2分钱到5分钱不等。尽管太阳肆虐地烤着大地,知了拼命嘶叫,树荫下的板凳上还是常常坐满了大人孩子,各看各的,埋头瞪目,心迷而神往。

  一般的小人书1毛到2毛钱一本,厚一点的3毛到4毛一本,现在看来并不贵,可在当时是要攒几天钱才能买一本过过瘾。

  那个时候,小人书是多要藏起来,趁着大人上班的时候才看。有时候,小人书是地下商品,在孩子之间流通。用《小兵张嘎》换《鸡毛信》,用《地道战》换《地雷战》,用《铁道游击队》换《敌后武工队》,好家伙,真是过瘾。

  至今仍能体会那一幕幕让人心怀复杂况味的场景:在供销社的案头,望着一排排的小人书心动不已,却苦于囊中羞涩;在阳光透过窗棂温暖童年的小房间时,一遍遍整理木箱中的小人书,仿佛在整理那刻的幸福,十二分的享受。而在小学的上课间隙,偷偷用一张薄薄的白纸覆在小人书上,照样画葫芦对里面的英雄人物进行影描,然后慷慨地赠送给临桌的女孩,内心充满十足的成就感。

  在充满动漫世界的今天,身为成年的我们看不到小人书了,但我们仍有可能一不小心触摸到那些回忆,在不经意的翻看间,心随着一页页熟稔的图画回到了儿时的幸福时光,而当我们翻完最后一页,合上书本时,好像合上了昨天,只是意犹未尽,那飞翔的心灵迟迟不肯回来。链接

  “小人书”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独特出版物,它源于白描画本、绣像本等传统艺术形式,上世纪20年代初在上海兴起。解放前的小人书,内容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解放后,则主要是革命斗争史、英雄人物故事、中外文学名著,以及反映普通生活等题材。“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1949年后连环画发展进入高潮期。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1966年5月到1969年期间,小人书出版几乎是空白。1970年开始,小人书的创作出版又形成了高潮。《鸡毛信》、《小骑手》等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