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贸:转变方式促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5:4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杜海涛 龚雯

  出口仍居高位 贸易顺差激增

  回望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人们印象最深的是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特别是纺织品争端。尽管如此,1—6月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仍高达64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延续了近

年来的快速增势。

  一进一出中,形成反差的是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增速大幅回落。

  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3423.4亿美元,增长32.7%,增幅继续居于30%以上高位。这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市场需求处于较高水平,为出口创造了较好的上升空间;中央对2004年出口退税负担较重地区给予补助政策,保护了各地的出口积极性。此外,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有了一定成效,鼓励船舶出口的意见出台,加强了大型和成套设备出口协调,积极推动汽车零部件和支线飞机出口,降低或取消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禁止铁矿石等7种商品的加工贸易,取消了钢材“以产顶进”政策,使这些商品出口增速放缓,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各增33%和32.4%,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进口增长14%,增幅低于去年同期29个百分点,低于出口18.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受投资需求放缓的影响较大,仅增长7.5%,占总进口的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与投资密切相关的钢坯、钢材、成品油、初级形状的塑料等原料性商品进口量分别下降了75.7%、26.8%、21%和4%,说明在落实宏观调控中,过热的投资需求得到抑制。一些产品国内产量增加或去年超量进口、外商投资设备进口下降、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增长。上半年累计顺差达396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对美、对欧顺差迅速攀升,美国取代香港成为我第一大顺差来源地;对欧顺差增长1.3倍。

  贸易摩擦不断 “软肋”依然存在

  对于年初以来的外贸发展,有几个问题需要高度关注:首先是外贸顺差大幅增加,国别贸易不平衡更为突出。

  其次,在外贸领域,宏观调控任务依然艰巨。尽管国家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初见成效,但总的看,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增势依然较猛,上半年累计钢坯、钢材出口量各增2.6倍和1.5倍,未锻轧铝增长21.5%。

  至于众人关心的贸易摩擦,可以说,今年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升温,外贸环境不容乐观。虽然6月份中欧就纺织品争端握手言和,但纺织品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仍很繁重,中美纺织品磋商还在进行中,若磋商未果,我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等受限产品即将面临美国封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能对我动用“242段”和特保条款,印度丝绸反倾销案涵盖了我对印出口绸缎的所有品种,涉案金额1.8亿美元。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发起“337调查”11起,涉及中国的就有5起,居各国之首;对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美国也紧盯不放,上半年美国会共抛出11个涉华经贸议案,要求布什政府对华采取强硬措施。来自欧盟的贸易保护有增无减,6月欧方宣布对我劳保鞋发起反倾销调查,8月欧盟将实施有关电器产品环保回收的指令,这会对我家电产品出口产生负面影响。阿根廷、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不断出现与我贸易摩擦新热点,印度等国家对华反倾销立案上升。

  还有,人民币升值的内外部压力继续增大,如美国把对华贸易逆差问题归咎于人民币汇率,一些国会议员以此为借口,要求对所有中国产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从国内看,出口退税机制也有待完善。增长质量不高,自主品牌建设薄弱,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贸易分工链中处于低端,仍是制约我国外贸发展的“软肋”。

  转变增长方式 有效化解争端

  今年,我国外贸确定的目标是年增长15%,就上半年形势看,实现这个15%并不难。关键是目光放远,加速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档次,抓紧培育出口名牌。同时,强化机电产品生产体系建设和出口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依托国际知名专业展览会,引导支持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体系。综合运用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手段,继续促进从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

  下半年仍要妥善应对处理国际贸易争端,切实维护国内产业利益。充分利用多边机制和双边联委会、混委会及贸易救济合作机制,发挥自贸区作用,有效预防和化解贸易摩擦,尤其是在中美纺织品磋商上,力争取得对我有利的结果;密切关注欧盟对我鞋类产品提起反倾销或特保调查进展。加大对外经贸交涉力度,完善贸易争端和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针对贸易顺差全年大幅增加的态势,探索进口管理创新,适当扩大进口,保持贸易总体平衡。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4日 第一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