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心仪黄埔老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9:55 今晚报

  我心仪书法家黄埔老叟陆徽彰先生久矣,但却直到他于去年辞世始终未能谋面;今年六月间,陆夫人杨家珍女士给我在天津的亲属打电话,问我能否赶回天津出席陆老书法遗作展览会的开幕礼?我的亲属于当晚致电香港转告,又适逢我离港外出,真是憾莫大焉!

  陆老是我国“书法百杰”之一,一级书法大师。1993年春,他的书法作品在香港告士打道华润大厦文物展览馆展出,天津《今晚报》副总编、老友陈礼章兄来电,向我供职的香

港《大公报》推荐陆老的书法,同时嘱他们的驻港特约记者、我的老伴虞锡珪,将陆老书法在港展示情况给《今晚报》报道一下;并转达了陆夫人杨家珍女士及其好友、也是我们在天津新闻界的老战友周秀茹同志的嘱托。次日上午,我们即冒着倾盆大雨去参观了陆老的书展。他那挥洒豪放、苍劲有力的笔触一下子把我们征服了,我们细看了一上午,并选拍了一些力作的照片,分别在香港《大公报》和天津《今晚报》上作了报道。此后,陆老每有书法新作必寄来照片,我曾在《大公报》上陆续介绍过他的作品及其翰墨生涯,并互通书信交流心声,由此结下了诚挚的友谊。

  陆老一生爱国,于抗日战争时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6期;他半生戎马,随军驰骋大江南北、黄河上下,视前线的烽火硝烟为浓墨,畅抒抗战的浩然正气。这种火热的爱国情怀,不仅强烈地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上,更奠定了他85个春秋的人生道路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极左路线为害的逆境中,陆老虽历尽坎坷、受到打击迫害,但忠于祖国、忠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事业矢志不移,正如他引用屈原在《离骚》中所表示的:“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所以在打倒“四人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之后,获得彻底解放的陆老,暮年欣逢盛世,焕发出空前高涨的革命激情;特别是在他担任天津市黄埔学会的领导职务以来,积极与台海两岸的亲朋故旧加强联系,以书会友,增强团结,为争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在许多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中更是当仁不让,他在得悉解放军驻津部队某连一个先进集体在抗洪斗争中又立新功,特书斗大“龙”字送到抗洪前线每人一幅。

  这个阶段虽是陆老书法创作的巅峰时期,但仍不时受到外界极左思想残余影响的干扰,说三道四者有之,妒忌诋毁者亦有之;他在给我的信中每谈及此颇感困惑。我曾想在复信中引用“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名句来安慰他,但又感到并不完全切题,且有训人之嫌;便用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以“阿Q精神”解读唐人李白的七绝“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与陆老共勉:“让那些猴子叫嚷去吧,我已驾着轻舟乘风破浪穿越了重重险峻的大山”。其实此乃无奈之举。但陆老却很快复信说:“深得启发,豁然开朗”,并随函寄赠李白这首《下江陵》的行草书法一幅(见图)。

  这幅行草堪称是陆老书法作品中最富激情之力作。不难看出,他在挥笔之前从整体布局到字体大小与排列,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并在满怀激情地进入角色之后一气呵成。陆老在给我的信中说:“在动笔时,几十年来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一起迸发出来,奔腾而下,集全身心的激情一挥而就。”因而使人在读他这幅杰作时,犹如阅读一支交响乐的曲谱,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轻重缓急、激昂慷慨全都跃然纸上而铿锵有声,如激流、如瀑布、可朗诵、可吟唱,甚至可以呐喊,令人精神振奋、心胸激荡。尤其是写到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使人深感陆老激奋之情已难以自已,“万重山”三字几乎是一字一顿;写到“山”字时其情感已发展到高峰,手腕似乎有些发抖,而使这个“山”字显得更加凝重而充满激情,令人为之震撼。他在信末不无感叹地说,由于年事已高,且健康欠佳,这幅字恐怕是他“封砚挂笔”之作了!

  所有看过这幅书法作品的朋友,莫不受到强烈感染而称赞不己。我特请名师将它装裱后拿到一家艺术装潢公司去配镜框,公司老板激动地说,这是他装潢过的许多书法作品中最让他羡慕的一幅,并提出“您如能替我向这位老先生求一幅字,我愿意免收镜框费。”他见我笑而未答又连忙补充道:“我另外再送您两个镜框,随您挑选。”我丝毫也不怀疑这位老板的诚意,但仍不能不坦率地指出,艺术家的刻骨铭心之作,绝不是任何金钱价值所能取代的。

  如今,陆老“轻舟已过万重山”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生前曾以诸葛亮名言自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的陆老不正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谦谦君子吗?

  7月9日写于雷雨中的香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