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汉语保卫战”的傲慢与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4日09:55 大洋网-广州日报

  苏宁

  连日来,一些学者对汉语和汉语教育的激扬见解,让我嗅到一点不正常的气味———有点像镇江醋,又有几分像国人已经久违了近百年的“裹脚布”。“粗鄙”、“混乱”、“不纯洁”———80多年前白话文兴起的时候,守旧的“博学鸿儒”们不也是这么说的吗?

  关于当下汉语的发展状况,学者们说了很多,总括起来大致有三条;一是国人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不够“典雅”;二是现在的汉语夹杂了太多英文缩写和网络新词,不够“纯粹”;三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汉语的比例轻于英语,不够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举出了一些个别的例子,却给不出一份全面、科学的调查结果;故而在“汉语保卫战”的倡导者们的“高见”里,充满着傲慢与偏见。

  先说第一条,按照这些学者的见解,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会说话的,迫切需要在他们的指引下补补汉语课。问题是谁规定他们说的话才是规范、“典雅”的汉语?普通国民说的汉语就不规范,学者说的才规范。这样的逻辑,倒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弱不禁风’的小姐出的是香汗,‘蠢笨如牛’的工人出的是臭汗”,“香汗”和“臭汗”,到底哪一个才是规范的“汗”?过于追求语言的典雅,要求所有人都是一口“学者腔”、或者“记者腔”、“秘书腔”,这是专家们对民间俗语的傲慢和偏见。

  再说汉语的纯粹,依我看,从汉语诞生之日起,就几乎一天也没有纯粹过,各地的方言、少数民族的语言、海外舶来的词汇,一直与汉语的发展相始终,它们并不是让汉语“混乱”了,而是让汉语更丰富、更有生命力。“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只要语言还在发展,文体还在变革,汉语必然要吐故纳新,何来纯粹之说?否则,像某位“大家”所写的“龙旗飘飘,天下华人唯文化马首是瞻”这样的“骈文”,让六朝的骈文大家看了,肯定要将作者乱棒打出,并从士林除名。词典和语言学家的责任,是及时总结语言发展的新趋势,因势利导;而不是将新词视为洪水猛兽。抱残守缺、厚古薄今,是对语言发展大势的傲慢与偏见。

  也许最让学者们气不顺的,还是多数中国学生手中捧的都是“ABC”,而不是“子曰诗云”,恨不得汉语教学也像英语那样,从四级考到“托福”,才显出汉语的受重视。但中国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学英语,只是在遍地都是中文、人人都讲汉语的语言环境“逆水行舟”;而学汉语则不然,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从小学到大学,除了英语课讲英语,任何一个科目都是通过汉语来学习,汉语何必去吃英语的“醋”?觉得非要上很多语文课才是重视汉语,是对课堂教学的迷信,也是对日常学习的傲慢与偏见。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推动汉语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固执地认为自己语言的最纯粹、最典雅、最美丽、最精确、最细腻,那就是夜郎自大。白话文和英语也许不够完美,但人民最终选择了它;而“典雅”、“精确”的文言文,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事实上已经被扫进了垃圾堆。孰是?孰非?历史不是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了吗?

  新闻追击(来源:广州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