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乡二元化背景下的教育公平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0:01 红网

  红网『字体: 大 中小』在今年高考中,广东省产生的12位高考状元,基本上全部集中在经济文化发达的珠三角城市,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的学子们已经与“状元”无缘。据报道,目前考取大学的,大部分都是拥有较多文化、经济和社会资本的社会阶层的子女,而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就读大学的机会逐渐减少。

  目前在城乡二元化体制背景下,教育经费中的大部分被“锦上添花”地投资到城市的

优质学校,而农村许多薄弱学校则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办学条件“雪上加霜”。据一项调查,山东省人均教育投入,东部经济发达的城镇人均教育投入总量为440.74元,而西部某农业县人均教育投入仅为94.19元,城乡教育投入相差竟高达4.68倍。城市学校在教育投入占优势的条件下,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师资力量,而农村学校则由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简陋,优秀教师流失,师资力量落后。但是当前我们的高考体制,只是用同一分数标准来衡量城乡的孩子,只看考试的结果,而不看学习的过程,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纵观我们中国,城乡经济收入、教育设施条件差异极大,孩子在起跑线上就体现出严重的不公,但是全国的高考却用统一的考试分数一刀切录取考生,上学也用统一的学费标准,这对于经济条件、学习条件都落后的农村穷孩子难道是一种公平吗?

  有英国学者提出,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统一录取分数线,对于弱势群体的穷家庭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一个来自差校,靠自己的努力在高级水平考试中获B的学生,有可能与一个来自中产阶层家庭,在名校学习得A的学生有相同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潜力,因此,他们倡议应该降分录取贫困家庭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一个人知识水平往往与他的收入与社会地位成正比。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悬殊,社会矛盾加剧,从深层次上看,教育资源不公是导致城乡贫富差距的主要根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就读大学的机会逐渐减少,农村弱势阶层下一代由于缺乏知识技能往往很难改变贫穷的状况,出身于收入排名后20%的家庭的孩子,要摆脱后20%的社会地位可能性很少,社会不平等的代际正在加剧。

  如果我们社会不改变城乡二元化的不公体制,农村孩子享受不了公平的教育,那么农村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没有文化技能的群体,——而这些没有知识技能难以找到工作的群体,将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是一个值得沉重思考的社会问题。(稿源:红网)(作者:廖志明)(编辑:耿红仁)(2005-1-410:20:47)(2004-5-238:36:07)(2004-4-26 10:13:19)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