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频频劝酒惹祸意气用事悔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1:13 新晚报

  本报讯 (齐浩宇 见习记者 温鑫)表叔侄因劝酒发生口角,一语不合出了命案。

  于骠同张龙是表叔侄。5月19日13时许,张龙与朋友聚会,请于参加。于频频劝酒,张很不满,二人发生口角,张操起板凳砸到于头部,因地上有水,于滑倒时,头部磕到桌子上,几人将其护送回家。当晚23时许,于突然死亡。次日,张龙向警方投案自首。经法医鉴定,于骠系颅骨骨折,导致脑疝死亡。日前,道里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致死)罪,将张

龙批捕。

  让城市精神柔软而温暖安海茵

  刚上高中那会儿,第一天开学典礼,白发苍苍的老校长指着头上高悬的八字校训,掰开了说,揉碎了讲。说老实话,那八字校训我没能记住。现在想来,肯定是勤奋进取、开拓创新、精进严谨、团结求实、精益求精之类的吧。

  由此我想到,我们的集体、城市乃至民族太需要这种有特色的人性化的标志性表述了。一句话,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城市,都要有灵魂。

  日前举市关注的热点,就是讨论并确立哈尔滨城市精神,我是举双手赞成这场全民讨论的。我所担心的,只是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词语,在若干城市用罢之后,再被我们拾了牙慧。在千篇一律的开放、进取、开拓、奋发、展望、创业……的字眼儿面前,我实在晕啊!全国数十个城市都有了城市精神表述用语了吧?可你能记住的有几个?能对上号的又有几个?

  想说的意思就是,在表述哈尔滨城市精神的时候,我们可以着眼那些一眼看去说的就是咱哈尔滨的词语,着眼那些更人文更“柔软”的词语;着眼那些日常生活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而不是公文式的用语。我的说法可能有点矫情,可我多希望哈尔滨精神能让咱老百姓也琅琅上口,在说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时,让人家一听就跷大拇指:“没错,这就是哈尔滨!”

  我个人觉得,外地人对哈尔滨的第一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恐怕还是“冰雪”。冰灯、雪雕、滑冰、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大冬会、冰雪节……在暑热难当的关头,单是想想这些就让人神清气爽。冰雪铸就了哈尔滨人的精神和性情,哈尔滨人也回报冰雪以灵魂和品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豪迈壮阔的景象给了我们豪放的豪情、豪爽仗义的性格、单纯透明的心灵。哈尔滨人有冰雪情结,外地人也认同冰雪品牌。所以,我们的城市精神不妨用“冰雪品格”来概括,是否既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哈尔滨的自然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又代表了我们真诚待客的胸怀。

  再有,东方小巴黎这五个字是删减不得的。那也可以在“冰雪品格”当中加个“大”字,“冰雪大品格”,顿时有气象万千、云蒸霞蔚之感。这些词都是市井小民也耳熟能详的,还有些楹联的格式,虽说平仄不符,可也不是真的在对楹联,琅琅上口些就好。哈尔滨的城市精神“东方小巴黎,冰雪大品格”,既有北国的风起云涌,又有异域的美不胜收,挺好。

  其实,在表述一个城市精神用语的时候,在注重综合传承性、前瞻性、历史性、地域性的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让语言变得柔软、温情。让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让城市精神潜移默化地净化我们的生活,让那些日常就能拾得起的词汇像“麦种”一样留在我们身边,若干年后仍熠熠生辉,并与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相得益彰。

  (作者系市文联作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