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恐怖主义无孔不入,防恐篱笆靠众人齐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2:03 东方早报

  连串炸声再次响起,这次的目标,是埃及。死90人,伤200人,身份全是平民。类似惨剧,五年来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纽约、马德里、利雅得、巴厘岛、伦敦……,爆炸发生地点,不再是上世纪人们习以为常的使馆、兵营和军港,而是商厦、办公楼、咖啡厅、酒店、地铁和公交站。受难者,不再是军人、警察和外交使节,清一色都是无辜平民。

  现代恐怖主义从手段、目标、对象到时段,从不按牌理出牌,每一轮攻击,都在挑战

人们的想象空间与承受底线。这一次,人们追问的是:“为什么会是埃及?”按理说,埃及有100个理由不受攻击,它是阿拉伯国家,没有霸权历史,没有美国驻军,更没有向伊拉克派出一兵一卒。可爆炸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在与政治全无关系的场所。

  真凶尚未查出,动机只能揣测,专家们给出的选项是:杀伤平民、惩罚政府、威慑民众、左右政局、影响经济,乃至争取同情者……事实上,所有这些结果,本就与恐怖行为相伴而生,也是恐怖分子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为之目的所在。

  可有些人按照传统视野,仍然把恐怖行为划分为三六九等:若袭击的是英美国家,动机就被顺理成章地推导为“反对霸权政治和国际强权”,或多或少笼上一层貌似“正当”的色彩;如果攻击的是友邻国家,或者伤亡者里有本国居民,则马上摆出一副罪不容赦、皆曰可杀的面孔。在一些人眼里,恐怖分子里似乎既有“杀富济贫”的好人,也有不择手段的凶徒。

  在反恐政策上,美国等国家将反恐理论建立在“文明冲突论”基础之上,甚至试图通过限制少数族裔的自由,节制恐怖行为。效果轻微不说,反而令矛盾扩散,为恐怖主义培养更多“信徒”。伦敦地铁惨剧发生后,英国政府再三强调避免种族矛盾,可仍然未能阻止外籍面孔公民成为警察的枪下冤魂。

  更令人担心的是,“9·11”之后形成的国际反恐联盟,已不是铁板一块,因为对“恐怖主义”的界定不同,应对恐怖行为的态度也各自不同,左右决策的,不是国际条约,不是同仇敌忾的决心,更多的是政治判断与利益取舍,造成的后果则是:情报无法交换、资金无法冻结、罪犯无法引渡,以及悲剧轮番上演。比如,伦敦爆炸之前,英国一直以政治原因为由,拒绝向俄罗斯引渡部分藏匿在其国内的车臣恐怖分子。

  沙姆沙伊赫的爆炸再次敲响警钟,它告诉我们,恐怖主义的宗旨,在于杀戮与毁灭。它不受教条约束,却充满狭隘与邪恶;它没有既定规则,却安排周密、分工明确。他们昨天会把飞机撞向美国高楼,今天能将炸弹安放在埃及的酒店,没人能保证,明天爆炸声会不会在我们身边响起!

  恐怖主义是所有国家的死敌,对付它,容不得同情,更来不得协商,只能无情打击与消灭。只有所有国家抛弃陈见、搁置短见,以大局为重,致力于以国际反恐公约为基础的联合斗争,才是反击恐怖主义的真谛所在。

  在我国,目前最为重要的是迅速反应,采取措施,配合其他国家打击恐怖主义,极力将恐怖行为阻于国门之外。本月中旬,华北15省市签订的《“三北”地区反恐怖情报、案件协作协议书》,就是一次未雨绸缪的有益尝试。而只有落实国际反恐公约,加强合作交流,建立国内防恐的严密防线,才能真正防止“沙姆沙伊赫悲剧”的上演。

  作者:早报特约评论员 何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