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沙博理:爱上了凤也爱上了龙(名人专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4:1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沙博理:爱上了凤也爱上了龙(名人专访)(图)
沙博理近影

  中国文学翻译家沙博理是个幽默风趣的老头儿,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土生土长,却爱吃北京的豆浆、油条、发面饼子,操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除了一张洋面孔,称得上名副其实的“老北京”;虽然已有90岁高龄,走起路来的矫健步伐一点儿不输给年轻人。

  爱上了凤,也爱上了龙

  沙博理喜欢北京的四合院,什刹海边南官房一所普通民房是他的家,一方小院种了些丁香、月季,爬山虎的叶子在阳光下泛着光亮,空气里弥漫着泥土气息。沙博理在这里度过了40多年,依然快乐地生活着。

  笔者登门看望沙博理,进门右边便是书房:古色古香的书柜,墙上悬挂着郭沫若、吴作人等名人题赠的字画。阳光从摆满花盆的南窗照入,坐在书桌旁,一抬眼就能看到对面墙上凤子微笑的照片。

  沙博理请笔者分享他的茶点,听他娓娓讲述与凤子的爱情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纽约做律师的沙博理参了军,成为一名美军高射炮兵。当时的美国政府出于战略考虑,决定从军队中培养一批人学习外语,沙博理报了名,却被告之“美军士兵学法文的太多了”,安排他学中文,沙博理说,当时的感觉就像“头顶响了一个霹雳”。

  沙博理硬着头皮学认方块字。一段时间后,他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1946年退伍,沙博理领到一笔学费,先后到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进修中文。次年3月,他来到上海。

  经耶鲁大学一个朋友介绍,沙博理到达上海次日便见到了凤子。凤子是一名出色的话剧演员,在左翼领导下从事文艺工作,编辑进步杂志《人世间》。“我们开始互相帮助学习语言。交谈时,我们总是一个小时用中文,一个小时用英文。”

  沙博理不久在上海开办了律师事务所,他了解凤子在从事危险的地下工作。在他眼里,凤子勇敢、可爱,有一群知识分子朋友,他钦佩她,并慢慢爱上了她;而他本人喜爱中国文化,愿意留在中国。沙博理向凤子求婚,迟疑一阵后,凤子同意了。婚后不久,凤子上了国民党特务机关黑名单,地下党要求他们立刻转移。1948年底,沙博理陪同凤子离开上海,来到北平,在那里迎接全国解放。

  成为中国文学翻译家

  沙博理说:“刚解放,有人介绍一本新出的书叫《新儿女英雄传》,我看了,觉得文字方面很容易懂,故事是写游击队的,我觉得挺好,在家里我自己练习着翻译。有一个领导同志来看我们,发现我在翻译小说,他说,你觉得怎么样?我说,我很有兴趣。说完,他走了,过了两天,通知我到对外文化联络局做翻译工作。”

  《新儿女英雄传》后来成为在美国出版的“红色中国”第一部小说。对文学翻译的兴趣使沙博理最终成为一名文学翻译家,他翻译了许多中国作家的名著名篇,包括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蚕》、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及其他故事》,还有《林海雪原》、《保卫延安》等文学作品。

  1950年1月,沙博理与凤子的女儿出生,取名“亚美”,意思是“亚洲”与“美国”的结合。同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与美国在战场上兵刃相见,凤子随团赴朝鲜慰问演出受到美机袭击,与凤子同行的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在空袭中牺牲。

  “这对凤子是一次毁灭性的经历,它几乎破坏了我们的婚姻。”沙博理叹了一口气。对美国的仇恨使凤子对沙博理产生了隔膜。凤子从朝鲜回来后埋头写文章、作演讲,宣传志愿军的顽强精神,将沙博理冷落一旁。凤子的冷漠刺伤了沙博理,凤子也饱受内心煎熬,她将苦恼告诉了上级组织,组织以“美国政府与美国人民是有区别的”耐心地说服她。沙博理对她的爱也终于使她平息了苦恼,家庭重归平静。

  加入中国籍

  1963年沙博理加入了中国籍,决定永久留在龙的故乡。

  他十分惦念远在美国的老母:“我与妈妈一别16年。在我得到中国公民证书几个月后,当时中美关系不好,妈妈偷偷从美国跑来看望我们。她已年过七旬,总是晕船,一辈子从未乘过飞机的老太太,做了一次勇敢冒险,从东京飞香港,到达深圳。同事们轮流请老太太吃饭,陪她出去参观,过得非常愉快。看到儿子的生活如信里说的一样好,妈妈放心了。妈妈回美国后,却被注销了护照,理由是违反了他们反对使用美国护照访问中国的规定。”

  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沙博理取道加拿大回到了阔别25年的故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以“中国人”身份访美的人。此后,每隔二三年,沙博理总得回美国去看看他的母亲,过一两个月后又回到北京的家里。

  “我的根儿在中国”

  1979年被沙博理戏称为自己的“伟大转折点”,那一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著作《一个美国人在中国》,同年,美国出版了该书的平装本。他应邀赴美演讲。“那年9月,凤子和我前往美国,单位给我们买了机票。凤子是第一次美国之行,我是第四次。《华盛顿邮报》派出第一流的专栏作家采访我。”沙博理乐呵呵地说。

  沙博理1983年离休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每年花大量时间到地方视察,比上班还要忙碌。他还经常写些随笔,每天早晨8时左右就坐在电脑前工作,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情况介绍到国外去。练太极拳也是每天必修的功课,他俏皮地说:“这玩意儿真上瘾。我还加上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也是闹着玩儿。一边放音乐,一边打拳。音乐有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古典的,是自创发明的CD太极拳。”

  相爱无间的凤子过世已近10年,沙博理与女儿、女婿和外孙女生活在一起。“外孙女不想在美国度过一生,她上完大学就回来了,现在在美国公司工作,还带回来一个洋女婿也不走。”沙博理说,“我已经在中国生了根儿。等我上天了,我希望我的根儿还在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25日 第二版)

  作者:何雁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