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特殊意义的拍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4: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02年秋冬之交的时候,我接受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委派,拍摄一部以反映“和平将军”张治中生平事迹为题材的电视剧。在接受任务之初,我便完全能够理解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制作,实际上,这部片子从策划到制作直到最近播出,都有着与其它电视剧不同的深刻意义。接受这个任务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在剧中心六楼的会议室里等待着,这时有人来告诉我,张治中先生的长子张一真先生来了,张一真先生为了这部戏奔走了很长时间,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我立即起身迎到走廊,看到的是一个身材非常高大的老人,正一步步向我走来。 张一真先生长期以来生活在海外,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届高龄后才得以回国。远离故土的他回到祖国后真心希望做两件事,一件是拍一部关于他父亲张治中将军的影视作品,另一件是能在他们的老家安徽巢湖为他的父亲张治中将军塑一个像。这样的高龄,如此奔波,特别是眼下,看到他在楼道里匆匆地迎着我走来的身影,让我不禁感慨:张治中将军的后人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之后,当我看了介绍张治中将军生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当我亲身投入到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之中,当我一次又一次地在拍摄现场因为张治中先生伟大的民族情怀而感动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他的亲属后人为什么要如此执著地纪念他。 那天下午,我与远渡重洋特意而来的张一真先生,还有这部戏的责任编辑一起,开始了正式交谈。当时,我曾非常诚恳地向张一真先生坦白了我的想法:“张老先生,我虽然是这部戏的导演,但我还是想坦白地告诉您,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我还真的不知道谁是张治中……”张一真老先生看了我很长时间,然后,用沉静的目光盯着我问:“沈先生这话怎么讲?”我说:“确实,中国这么多爱国将领,包括国民党将领、共产党将领,通过以往的教育,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知道的是很有限的。”我还说:“当然,我来这儿之前,看了一下有关材料,今天见到了您,我就是要表一个态:我要通过我的努力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谁叫张治中,因为,我们应该知道这段历史,应该记住张治中将军。”听完了我的话,张一真先生非常激动地说:“沈先生,我看我们俩之间不用谈得太多了,你一句话就把我要做的事情讲清楚了。” 没多久,我们摄制组便进入了严冬中极为艰难的拍摄。记得在拍摄战争场面的时候,冰天雪地里,扮演战士的演员连机关枪都没法端,一摸到枪上的金属部分,手就被粘住了,甚至能粘下一层皮来。有的工作人员耳垂冻得鼓起了透明的大水泡。但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把这部片子完成了…… 整个拍摄完成之后,一切都变得静下来,那时我有一种感觉,觉得张治中将军的存在给我一种特别大的力量。他是一个非常亲切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人,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中国、为中国的抗战史,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几次合作,为新中国的建设都作出了别人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 有人说,张治中将军的一生是传奇的,他的传奇在于,生前曾经得到蒋介石的格外赏识,在国民党和国民党军队里做到很高的职位,但同时他又是被毛泽东称为“三到延安的好朋友”,被周恩来称为“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个张先生了,我们不能再对不起另一个张先生。”第一个张先生指的是张学良将军,另一个张先生指的就是张治中。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于1945年8月开始在重庆谈判,张治中亲自接送毛泽东主席往返于重庆、延安之间,他的“三到延安”被传为佳话。从1949年1月至4月,在整个解放战争的硝烟烈火后面有一段非常富有戏剧性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和平谈判,和谈破裂后,作为南京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张治中,于情于理应该回南京复命。然而,他最终的选择,却不是追随蒋氏父子败退台湾,而是留在祖国大陆,与共产党人一起参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 电视剧《张治中》所表现的正是这位和平将军在历史上那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的重要故事。张治中将军一生追求光明,寻找真理,用一种博大胸怀,用他自己不懈的努力,用一贯倡导和平这样一个政治主张,用他在民族大义面前挺身而出的勇气,不顾个人的得失和安危,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别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我觉得拍摄这样一个人物,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告诉今天的观众,对于我们如何理解过去的那些志士仁人爱国将领,理解他们对祖国的情感,都有着重要意义。 《张治中》这部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此时,我又想起我与张治中将军之子张一真先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况。我想,随着这部电视剧的播出,有更多的人会知道张治中这个名字,知道张治中将军的故事,知道那引起让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和千千万万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今天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人们了…… 沈好放,著名电视剧导演,主要电视剧作品有:《贫嘴张大民的故事》、《三国演义》、《二马》、《九九归一》、《孙中山》、《东周列国》、《天下第一丑》、《血玲珑》、《任长霞》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7月25日 第七版) 作者:沈好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