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基地”可能“遥控”埃及连环爆炸袭击 爆炸案尚留五大疑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4:51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基地”可能“遥控”埃及连环爆炸袭击 爆炸案尚留五大疑问(图)
  伦敦连遭两次恐怖袭击后不久,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也发生连环爆炸袭击。伦敦和埃及受袭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美国《华盛顿邮报》7月24日援引欧洲和中东地区反恐专家和政府官员的话称,从两地遭袭时间间隔非常短、手段类似等方面判断,“基地”组织可能下令指挥了这两地的恐怖行动,这证明本·拉登及其助手仍旧在控制着“基地”组织网络。

  据报道,虽然调查人员在23日表示,埃及袭击与伦敦袭击的行动是由当地的组织独立策划实施的,但情报官员和反恐专家声称,虽然不大可能找到两者联系的直接证据,但是它们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基地”组织,他们怀疑本·拉登或他的手下“遥控”了两地行动。

  和西班牙、土耳其、沙特以及摩洛哥自2002年以来发生的恐怖事件一样,埃及和伦敦袭击中同样有“基地”组织的印记——对不设防的平民目标发起连环爆炸袭击,旨在西方国家造成恐慌,打击其国民经济。

  政府官员和分析家指出,近期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表明,“基地”组织最初的恐怖网络“神经中枢”仍旧活跃,虽然有许多高级成员被抓,但是该组织仍有能力在全球招募当地恐怖分子为其效命,并协调各地的恐怖袭击。

  在一些案例中,反恐调查员认定,本·拉登或其手下直接启动了袭击计划,并授意当地的武装分子负责制定具体的行动细节。

  沙特驻美国新任大使、前沙特情报部门负责人图尔基·费萨尔王子说:“所有的这些组织都通过互联网、信使、前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地区等途径在不同程度上与拉登建立联系。”

  苏格兰反恐研究专家马格努斯·兰斯托尔普预测说,埃及调查人员可能会调查“基地”二号人物、出生在埃及的拉登助手扎瓦赫里与连环爆炸案的关系,“我怀疑,埃及爆炸案和伦敦袭击是同一伙巴基斯坦人所为。但很有可能背后是扎瓦赫里在操纵。”

  爆炸案五大疑问

  疑问1: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

  这一事件十分清楚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基地”打击西方社会的恐怖行动可能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和以往相比,这次袭击与伦敦公交爆炸案仅一天之隔,打破了以往一个惯例,即大规模恐怖袭击的时间间隔一般在半年左右。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长敏认为,恐怖分子在世人的心理安全期实施行动,可以造成一种连续袭击的印象,产生的恐怖效应也更大。“如果说这次爆炸案最后确定是‘基地’所为,很明显,它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爆炸案造成更为轰动的效果。”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伦敦袭击案和沙姆沙伊赫袭击案是经过统一策划实施的,但二者的手法、时机选择至少表明,全球恐怖袭击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脑,各自动手”的局面。

  疑问2:为什么会选择埃及?

  埃及是美国在中东的特殊盟友。不管是巴以和平还是伊拉克问题,埃及都有着不小的话语权。另外,埃及曾经对伊斯兰极端势力进行过严厉打击。对恐怖分子而言,打击美国和打击美国盟友具有同等意义。同时,打击像埃及这样的“亲美政府”还能对新成立的黎巴嫩、伊拉克政府起到警告作用。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恐怖分子此举要警告中东各国政府“小心”自己的外交政策。

  其次是恐怖分子为了公然挑战国际和平势力。沙姆沙伊赫还是很多重要国际会议召开的地方,其中绝大多数是有关中东和平的会议。在2002年,沙姆沙伊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之城”的美誉。今年2月中东问题四方峰会在这座城市举行。在世人眼里,它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场所。

  疑问3:会不会冲击埃及大选?

  这次恐怖袭击距埃及总统大选时间不到两个月。由于这是埃及历史上首次有多位候选人参加的总统大选,广受西方世界关注。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认为,此次袭击不会对大选结果产生太大影响,应该更多地将它放到国际恐怖主义行动中理解。“两起事件可能不是同一人指挥,但至少是一连串恐怖袭击中的一环。”

  疑问4:将对埃及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沙姆沙伊赫因为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被称为“沙漠中的天堂”。埃及旅游部长表示,此次爆炸将在短期内对旅游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沙姆沙伊赫的居民几乎都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行业。此次袭击事件可能导致沙姆沙伊赫旅游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埃及政府刚提出要在2005年把游客的数量由800万上升至1600万,此次袭击事件会给这一计划造成不小的麻烦。

  疑问5:能否因此推动国际反恐合作?

  在埃及发生爆炸袭击事件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立即作出了反应,声称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但是各国之间在恐怖主义界定和反恐手段上分歧依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国际反恐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标准问题,“很可能这个国家的恐怖分子被另外一个国家认为不是恐怖分子”。另外,在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反恐问题上,各国也分歧严重。相比之下,恐怖主义的发展速度明显要快于国际社会的应对速度。李伟认为:“这使我们看到了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而国际社会几乎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本报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新京报消息

  责任编辑:任远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