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了解美国教育的一扇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4:59 光明网-光明日报
  白丁

  这些年,注重个性、崇尚自由的美式教育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出版市场上也不乏有关赴美留学的书籍。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对教育也有着不同的见解。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准备去美国读书》视角颇为独特。

  该书是一个中国记者对美式教育的考察,作者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的女记者施芳。她从事国内教育领域的采访工作多年,2003年冬赴美,深入实地考察了美国教育。调查采访的结果汇聚成了一本书,可谓是对美式教育的一瞥。读者可以通过记者的独特视角,去观察和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教育状况。

  正因为作者有着记者的身份,职业特点决定了考察的眼光必须客观和公正,记录下的文字必须真实,所以这本书的首要特点是纪实,是实地调查采访的结果。看得出,作者赴美前,对美国教育先进行了知识储备,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深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尤为珍贵。赴美后,作者抓紧时间,展开了调查,采访学校、图书馆,采访家长、孩子,采访老师、专家……最有意思的是,作者是个有心人,收集了一些美国学生的作业题和考试题,并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很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相信会给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带来一些启发,也能对有心将孩子送到美国求学的中国家长有所帮助。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本书的内容针对性很强。从作者赴美考察教育开始,采访和写作的目的就很明确。她想通过记录21世纪初美国教育的一些细节,对正在探索中的中国教育有所裨益,对准备去美国读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以及老师有一些切实的帮助。因此,在考察美国教育的同时,作者的眼光还时常观照国内,进行着中西比较。比如,“美国也有择校吗”、“书包有多沉”等章节,都涉及中国国内目前存在的教育热点问题。国人很关心美国教育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而美国的解答无疑会给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经验与教训。

  为了增强可读性,作者在写作中力求文字生动,并不时闪烁出理性的火花。实录的文字中夹叙夹议,常常伴随着作者的感悟。正因为作者没有戴着有色眼镜或是带着盲目崇拜的眼光去考察美国教育,而是本着客观、公正、理性的原则,所以那些独到的感悟和思想会和读者产生碰撞,发人深思。在作者看来,美国教育并不像许多中国人想象得那样完美,而是利弊共存。和中国教育一样,美国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也需要而且也正在进行改革。正如作者在前言所说,“并非所有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成功的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
了解美国教育的一扇窗(图)
《准备去美国读书》

  施芳 著

  人民日报出版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