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技师评定:门槛不降 门路更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5: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广州7月24日电 记者邓圩、李凤荷报道:从7月开始,广东对高技能人才考评实施“四个放宽”,在全国率先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近日发布了《关于改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的意见》,目的在于尽快形成有利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的评价体系和运行机制。“四个放宽”即放宽申报条件、扩大考评职业(工种)范围、创新考评方式和下放考核鉴定权限。

  通过“四个放宽”改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社会化管理工作、推进评价体系改革,并不是降低技师、高级技师评定的“门槛”,而是更重视对高技能人才在生产实践中的技能、业绩的考评,为真正的“能工巧匠”拓宽成长通道。例如,《意见》实施近1个月,原先只有省一级机构才有的高级技师考核鉴定权,广州、深圳两市相关机构已经获得,并加紧向有条件的地区推开。该省超过10所技工学校正加紧对上千名学生进行高级技师考核培训。

  “广东技师和高级技师缺口偏大。”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培训就业处处长、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办主任陈斯毅解释《意见》出台背景时说。广东有技能人才575万人左右,目前尚有160万到180万人的缺口;其中高级技能人才尤其缺乏,在技能人才总量中仅占4.8%,低于全国6%的平均水平。为此,今年广东已经设立了25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并在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同时采取校企结合等办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据介绍,2004年广东省就提出了3年培养5万名高级技师的目标,目前已经培养1.8万人。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之后,今年年底高级技师总数有望达到2.8万人。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各种方式让人才脱颖而出,“3年5万人”的目标完成后,加上广东现有的4万多高级技师,“十一五”期间再培养10万人,广东高级技师总量可望达到20多万人。

  广东技师考评“四个放宽”(链接)

  放宽申报条件

  以前拿到高级职业证书后,还要工作5—8年才能申报技师。改革后只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就可申报技师考评:

  取得本职业高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或2年以上)的;高级技工学校或高等职业院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以上;持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生产一线本职工作1年以上入读技师学院或高等职业学院(学制三年)的毕(结)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到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的,等。

  此外,以高级职业标准设置的国际技能竞赛前五名获奖者、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前20名、二类技能竞赛前10名获奖者,省级一类技能竞赛前8名、二类技能竞赛前5名获奖者,地级市技能竞赛前3名获奖者以及有本专业(职业)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专利者,也可申报技师考评。

  放宽考评工种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中,以及国家或省颁布的新职业(工种)设有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级的,均可列为技师、高级技师鉴定职业(工种)范围。如物流、物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等规定了新标准的19个新职业,都可以评技师和高级技师。

  放宽考评方式

  改革前只有社会化考评一种,改革后不仅采用社会化鉴定方式,而且实行企业现场考评,对于在企业一线工作且符合申报条件者,以及技术复杂、操作性强、企业急需及行业特有职业的技能型人员,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生产岗位要求,在企业内部采取工作业绩和现场工作能力相结合的评定办法。

  另外,对于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确有绝招绝活、业绩突出的可以破格认定;对持有同一专业(工种)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且持有“四新”知识培训合格证者,可进行转系列认定。按技师标准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成绩达60分以上的,可直接获得技师资格证书。

  放宽鉴定权限

  改革前只有省一级才有鉴定权,改革之后规定凡具备某一职业(工种)技师考评所需的技师考评队伍、设备、场地、师资和考核规程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可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经核准后开展技师考评工作。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5日 第十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