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招骗子花样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6:38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孩子高考落榜了?有人说能找门路帮孩子入学?您可别着急。

  日前,记者走访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官选取了一些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希望能帮助考生和家长识破一些常见高招诈骗的花招。

  骗术一:军事院校做诱饵

  案例:2003年4月份,原籍洛阳的刘跃萍来到郑州,吹嘘自己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老师,可以搞到“特招”名额帮助孩子上大学,但每人须缴纳“择校费”数万元。刘跃萍在2003年7月间先后骗取6位考生家长共计59.83万元,随后携款逃往成都。2004年初,刘跃萍又以同样的手段先后骗取成都5位考生家长共计27万元。

  检察官点评:此类诈骗中,骗子提出由于“名牌大学、军队院校”非常热门,因此仅有部分内部名额可以由校方自主调控,但需要额外收取高昂的“择校费”。在实际招录过程中,无论名校、军队院校都和普通高校一样,都有严格的招生计划并向社会公布,实行远程网上录取,并无所谓的“内部指标”。

  骗术二:伪造录取通知书

  案例:2003年10月,柘城县人马晓东凭借一张伪造的协议书,称自己是某著名企业人力资源部高级职员,全权负责企业让商丘师范学院委培学生事宜,手里有80个招生指标。闻知消息,山东人闵某便立刻与马晓东取得联系。闵某在泰安先后向78名学生收取入学费275万元,并将其中的100万元汇入了马某的账户。

  检察官点评:此类骗子的共同点是,为自己虚构显赫的社会关系网。心急的家长往往顾不得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更不会去查实对方所持的各种表格、通知书是否真实可靠,就把钱交给了骗子。碰到此类“机会”,不妨与校方联系核实为先。

  骗术三:混淆高校招生概念

  案例:2003年7月,郑州市民李女士的表弟高考落榜,李便委托好友晋某找“门路”。对方表示:“这事我能办,而且是北京的高校,但要预先交8万元‘活动费’。”李女士立即把钱交给了晋某。很快,晋某就带来了“好消息”,说他已经和北京工商大学谈好了,让李女士跟他一起到北京取录取通知书。当李女士兴冲冲地赶到北京后,才发现拿到的是自学考试录取名额。

  检察官点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样,除统招全日制普通高校外,还有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考等多种类别,并且招考方式、颁发文凭、享受待遇各有区别。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家长花钱的确能“买”到录取通知书,可入学后方知上当:孩子就读的是自考助学点、成教学院或网络学院。②7

  本报记者李旭兵本报通讯员党玉红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