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政府高官经济学家展望宏观经济走势 下半年:中国经济不会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6:39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政府高官经济学家展望宏观经济走势 下半年:中国经济不会冷(组图)
政府高官经济学家展望宏观经济走势 下半年:中国经济不会冷(组图)
  本报北京7月24日专电 (特约记者徐香梅)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下半年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宏观调控的政策会不会有变化?最新的汇率调整意味着什么?2005“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7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央行及银监会领导、国家部委负责人及国家金融主管部门官员和经济学家齐聚一堂,就宏观调控下的经济走势和产业发展进行集中研判。

  高位运行稳中趋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认为,估计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可能还会呈高位运行、稳中趋降的态势。如果保持目前的调控力度,既不加大调控的力度也不减弱调控的力度,宏观经济不会反弹走高,也不会加速下滑。经济会有所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不是呈加速度的形式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对当前货币信贷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势做出了增速将有所回落的判断。因为从根本上看,中国的资源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但她同时强调,经济增速回落属正常回调,整体经济不会走冷,目前阶段出现通缩的可能性也较小。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表示,考虑到中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较强,以及城市化进程、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变化、世界经济总体平稳、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等因素,经济增速回落幅度也不会太大。总体上看,经济仍将处于合理增长区间。

  不会出现通缩但有通胀压力

  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痛斥了“经济通缩论”。针对通缩有可能加快来临、通缩下半年要来临的说法,张卓元认为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从投资、消费、出口和工业生产等主要指标的五、六月份表现来看,均没有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而且油价、房价、工业品价格涨幅不小,C P I 上半年为2.3%,这些都不能支持下半年通缩要来临的论断。

  肖捷也不同意通缩论。他认为,上半年,各项物价指数趋于稳定,但由于上游产品价格还处于较高水平,公共服务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国际原油等原料价格不断波动,短期内经济运行预计不会进入通缩状态。

  吴晓灵也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通缩,她担心的是经济还有上行的动力,还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她说,从物价上来讲,有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经济要变冷、要通缩,除了投资率下降以外,另外一个证据就是说物价增速回落。实际情况是,现在价格的变化是在双线控制下的价格变动,即通货膨胀率4%,或月环比3个月超过1%这样两条线在控制整个物价的幅度,国家对很多价格是实行控制的,因此不能用这个来说经济要走向通缩了、经济要变冷了。如果能够按照资源稀缺的程度调整能源价格、资源价格以及很多服务的价格,应该说我们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汇率调整影响不大

  谢伏瞻说,国务院决定调整汇率的形成机制,对经济增长、就业、出口都会有所影响,但是不会太大。因为2%的升值幅度,还是一个很小的幅度,我国经济就是需要这样的弹性,要适应这种参数的波动,要调整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向,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假如有些企业由于汇率的升值调整,出现了亏损,或者经营不下去,这样的企业就应该被淘汰,需要选择新的出口产品和新的技术。他强调,汇率调整不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太大的影响,要说有影响,应该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同样认为,这次汇率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是积极和正面的。吴晓灵说,搞市场经济,资金的价格、土地的价格、劳动力的价格,还有生产资料的价格必须市场化,汇率和利率就是资金的价格,它的市场化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完善,大家应该更多学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来管理自己的风险。

  宏观调控无大忧

  明后两年是关键

  谢伏瞻认为,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关注的重点不是今年,今年实现政府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不会有问题的,要关注的是今后一到两年。

  他认为,在调控的方向上要稳定现行政策,既不加大调控的力度,也不放松调控。有的需要松,有的需要紧。调控的目标上,重点一是要关注中期增长目标和发展的持续性及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二是要努力扩大国内的需求,逐步降低对外需的依赖,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三是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消除结构的扭曲;四是要深化改革,消除经济增长的体制性结构性障碍。

  吴晓灵说,现在既有制约我们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应该说中国的经济处在一个敏感的时期,因而从总体来看我们各项宏观政策应该保持稳定。肖捷对此表示赞同。

  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也建议,宏观调控不能放松,双稳健政策要继续实施,有些方面还应该适度收紧。

  图为我国国内最大的乙烯工程部分装置。经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707亿元,同比增长5.0%。 新华社发

  责任编辑:陈要逢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