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9+2”合力携手接轨国际大市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7:05 人民网-华南新闻
“9+2”合力携手接轨国际大市场(图)
  曾荫权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时在湛江出席“湛江·香港经济合作交流会”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内地和香港必须更紧密地合作和联系,取长补短,提升竞争力,才能应付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国际。”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首长曾荫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充分肯定了“9+2”区域合作对香港特区和整个泛珠三角区域长远发展的战略意义。他说,去年“9+2”各方签订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为区内合作和共同发展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框架协议充分考虑港澳两个特区和内地九省区的特点,定立了“自由参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勾画了共同合作的工作纲领,为“9+2”区域合作奠下稳固的基础。

  曾荫权告诉记者,“9+2”区域合作是意义重大的长远工作,当前的首要工作是建立稳固的根基,加强各省区官方和民间之间的沟通和认识,构建精简和高效率的沟通和合作机制,订立清晰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纲领,确保“9+2”区域合作得以稳步落实和发展。《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一年来,参与各方构建了“9+2”行政首长论坛、政府秘书长会议和日常办公室的合作机制;各方政府也同意加强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卫生防疫十个领域的合作,并应地区的特色和需要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务实推进“9+2”区域合作。他认为,泛珠三角区域总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5千万,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丰富,2004年本地生产总值超过7,360亿美元,潜在的经济能量足以与世界其它先进的区域经济体系媲美。宏观整个局面,区域内省市之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联系,在加速建设跨省区交通运输和其它基建设施,改善“硬环境”的同时,还要提升“软环境”,使区域内的资金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和人流得以顺畅流通,为提升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转移提供原动力。

  据介绍,在硬环境方面,香港正与深圳合作兴建深港西部通道,并正规划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有关计划将会大大提升香港与邻近省市,特别是与西部和北部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进一步合作。在软环境方面,香港一直是“9+2”内地省区重要的资金来源地、国际贸易的桥梁及引进先进技术、专业服务和管理经验的窗口。截至2005年6月底,内地九省区共有80家企业在香港的股票交易市场挂牌上市,当中9家是去年6月后新在港挂牌上市的;去年6月至今,内地九省区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在港共同举办了26次洽谈会和推介会等招商活动;2004年,内地九省区经香港中转进出口货物总额达2,534.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21%,本年首季的数字为419.9亿美元,同比增长8.2%。

  谈及《关于建立更紧密经济关系的安排》,曾荫权说,2004年《安排》实施以来,运作令人满意,取得初步成果。据评估,《安排》实施的头两年可为香港和内地居民分别带来超过2.9万个和1.7万个新增职位;投资方面,头两年服务贸易可为香港及内地分别带来55亿元和67亿元的额外投资。目前,香港正与中央政府展开有关《安排》第三阶段的磋商,务求进一步扩宽和深化香港企业和专业人士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和内容。他强调,“9+2”区域是香港落实《安排》最主要的腹地,特区政府会以“9+2”区域合作为契机,与“9+2”各省区政府协力推动《安排》的各项措施。

  “背靠祖国、面向国际,是香港发展的策略。香港特区参与‘9+2’合作可以为香港扩大腹地;和其他泛珠区域内的伙伴加强合作关系,既可促进香港的繁荣,又有利于区域的外向发展,堪称‘互利共赢’”。曾荫权感慨地说,香港成功地由昔日的小渔港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会,不是偶然的,而是建基于祖国的支持和香港与内地之间紧密的联系和良性互动。祖国改革开放以前,香港一直是内地与国际社会联系的纽带。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九七年回归后香港依循“一国两制”的方针,成功落实“基本法”,维持法治、自由、公平及开放的环境和稳定的经济,在祖国融入全球化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窗口作用,成功突破了本土资源匮乏的限制,将经济活动辐射至邻近的区域。内地则通过与香港的互动和利用香港的桥梁作用吸收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经验,逐步建立稳固及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互利共赢。

  曾荫权表示,香港作为全球最开放的国际城市之一,将继续凭借在金融、物流、工商贸易服务、旅游和信息等领域的独特优势,坚持“互利共赢”,“平等参与”的宗旨,积极参与“9+2”区域合作,以期进一步巩固和发挥香港的相对优势,为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国家现代化作出贡献。展望未来,香港将与澳门特区和内地九省区建立更紧密的沟通和联系,携手朝着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道路迈进。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25日 第六版)

  作者:本报记者 雷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