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7:06 人民网-华南新闻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图)
合作发展,共创未来是泛珠各省区共同的心愿

  本报记者 喻季欣摄

  合作的总体目标

  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建立公平开放的区域市场体系,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品牌,提高区域整体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东中西互联互动、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合作的阶段性目标

  2005-2010年,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十个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合作建设为基础,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品牌。首先建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区域综合性基础设施网络;其次是发挥政府的公共行政职能,为区域要素和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构筑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1-2020年,通过市场配置实现区域产业协作发展,建立开放竞争的要素和商品市场体系,整体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形成东中西部互联互动的协调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本区域与东盟的交流水平。

  主要领域与任务

  基础设施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规划下建设跨区域的立体综合快速运输网,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航运、航空、管道运输多种途径相协调。

  跨区域铁路网的建设重点推进跨省区及出境、内陆省区通向沿海及港澳港口及出境的铁路建设与改造。公路方面重点建设跨省、跨境和出(过)海通道。通过航道、深水码头、泊位的改造扩建,形成泛珠三角经济圈发达的海运、水运体系。航空方面则注重区域内航线的增设与机场间的协作。

  能源合作主要是加强区域电源与电网联网建设、电力输送以及煤炭、天然气、油品供应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实施“西电东送”和“东油西输”等战略。加快推进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支持南海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共同开发,建设南方能源基地。在建成“西电东送”、“五交三直”主通道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电源与电网联网建设、“西电东送”相关电力输送通道建设,到2010年完成“西电东送”新增1030万千瓦的目标。2011年至2020年间继续扩大区域能源合作,推进区域内电网特高压联网工程建设,促进区域内电力、煤炭、油气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与投资

  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由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和资本流动,实现区域内的产业转移与承接,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区域产业格局。着力营造公平、开放和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建立透明、便利、规范的投资促进机制和投资促进网络,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和共同发展的区域企业联盟及共同体。

  商务与贸易

  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加快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消除限制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建立健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鼓励区域内贸易的合作与发展,共同推进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依据有关法规,建立泛珠三角区域产品质量检测的互认制度。

  旅游

  逐步取消国内旅游地陪制度,鼓励优势旅游企业开展“9+2”跨区域的境内、境外经营活动,消除旅游壁垒,推出旅游便利化措施,共同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旅游信息库,实施旅游信息互通,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大力扶持发展海洋、山区等旅游产业;建立区域内旅游质监所联系制度,共同协调和管理好区域内的旅游市场,协调解决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及重大事件通报制度;定期交流旅游业管理和市场监察的经验,联手整治市场秩序,联合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建立跨区域的旅游诚信体系。

  农业

  加强区域农业规划和资源配置;开辟九省区农产品“绿色通道”,促进农产品有序流通;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农业投资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发展;开展区域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内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农业名牌产品保护;积极推进海洋渔业产业发展,联合推进扶贫攻坚。

  劳务

  到2010年底前建成省际远程见工系统,实现企业和求职者双方异地同步可视见工,研究制订区域流动就业章程,消除流动就业的壁垒;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互认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技能人才库和技能人才引进使用机制。加强地区劳动者权益保护,建立劳动保障维权信息沟通制度和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协同处理制度;加强跨省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省区外派劳务办事机构和流动就业跟踪服务体系。制定外出务工人员平等参加务工所在地社会保障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接续机制,确保返乡后社保关系可与本地顺利对接。

  科教文化

  实行科技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大型公共仪器设备、技术标准检测评价机构;联合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信息网络和交易网络,形成网上技术市场,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联合举办科技博览会、交易会、项目推介会,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组成区域产业协作和战略联盟,围绕泛珠三角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引导区域内企业实行强强联合;逐步推进相互认可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外商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等,相互享受本地同等的优惠政策;建立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围绕泛珠三角的特色资源和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各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交流和联合办学,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为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建立区域教育信息网络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区域内高校专家资源和教师培训交流合作。港澳高校在内地招生政策和教育项目优先在泛珠三角各省区实施等。

  信息化

  共同构建泛珠三角各领域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区域合作综合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九大领域信息化合作,加强公共应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协作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积极承接国际信息产业转移;加强区域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共同开发重点产品和技术;联合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在推动电子政务联合应用,建设区域应急联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区域行政执法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区域行政执法案件特别是食品、药品、农资案件的信息共享。形成区域信息化发展交流、互助、互动的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信息化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差距,以信息化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将泛珠三角发展成为我国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成为带动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动力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信息产业研发和制造基地。

  环境保护

  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环境宣传教育、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实施《珠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建立分别监测、相互通报、信息共享、共同治污为基础的跨界污染协调机制、跨界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机制,跨行政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交接管理、水环境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建立泛珠三角区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和环境数据管理平台,协同推进包括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建设项目、流域的综合治理项目和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卫生防疫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协作机制、卫生监督协查和疾病预防控制联防机制,包括疫情通报、卫生监督、技术支援和资源共享;加强内地省区卫生部门和港澳卫生部门合作联系;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区域合作,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此外,根据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扩大和加强其它领域的合作。

  主要措施

  (一)消除区域障碍,促进市场开放

  (二)提高通关、检验检疫效率,促进区域贸易

  (三)加强机制建设,保障区域合作健康发展

  (四)争取国家对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支持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25日 第七版)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