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场地建在群众身边 体育走进千家万户(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8:54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场地建在群众身边体育走进千家万户(组图)
场地建在群众身边体育走进千家万户(组图)
北仑体艺中心夜景。(李岩宏摄)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周年。十年来,我市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新建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星罗棋布,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近日,笔者采访了市体育局吴亚能局长。

  吴局长对十年来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情况做了一个回顾。她说,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间,我市的第一个全民健身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各级政府、协会举办的群众体育活动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到2001年,我市参加评比的八个县(市)区均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这期间,市体育中心也投入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百姓对健身场地的需求。

  从2001年起,第二个全民健身五年计划开始实施。这五年,宁波人的健身意识显著增强,健身需求高涨。“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必然会有更多的健身需求。”吴局长分析说。她认为,体育就是生活、体育就是时尚、体育就是消费这样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扎根。人们愿意出钱买流汗,出钱买健康。

  群众健身意识的增强,要求有更多的运动场地和设施。市游泳健身中心、体育运动学校、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北仑体艺中心、鄞州体育馆、鄞州健身训练馆、象山体育馆、慈溪体育场这八大体育场馆在五年间的落成,较大地满足了群众的这一需求。

  除了这样的大型体育场馆,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特别是健身路径的大量建设,为老百姓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吴局长介绍说,我市从1998年起在海曙区试点建设健身路径,结果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此后,市体育局将健身路径的建设列入对县(市)区体育部门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并在资金上加以扶持,而且市政府连续五年将健身路径的建设列入政府的实事工程。现在,我市老三区98%以上的社区都建有1个以上的全民健身路径。

  除城区外,市体育局从去年开始把健身设施建设重心转移到了农村。目前,全市在社区和行政村已建设1200余条全民健身路径,我市从城市到农村多层次的体育设施网络建设已经初步成型,老百姓的健身条件显著改善。

  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对老百姓的健身热情更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吴局长说,市元旦万人健身长跑、社区体育运动会、外资企业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再加上各体育运动协会组织的各类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及节假日期间的各种广场体育活动,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可谓红红火火。

  吴局长总结说,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的红红火火,得益于“五个推动”。一是强化政府的推动。市政府把全民健身工作年年写进政府报告,而且对群众健身设施加大投入,五年来市本级已投入近两亿元人民币。二是强化协会推动。市体育局对各体育协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评比,对先进体育协会予以奖励,并鼓励各协会举办大型体育活动。三是强化市场推动。本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健身产业,并给予政策扶持。目前我市已有800多家经营型体育健身场所。四是强化媒体推动,不断增强群众的健身意识。五是加强上下联动。让城市的群众先动起来,再带动各县(市)区的群众。

  我市的群众体育已经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农村,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体育健身日益成为人民群众需求的热点。但是,我市目前的体育健身设施的数量和结构总体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体育设施还比较少。吴局长说,这是体育部门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要重点加以解决的问题。

  数字解读

  1、1232条———我市拥有全民健身路径数;

  2、5162个(片)———全市拥有体育场地数;

  3、7318894平方米———全市体育场地总计面积;

  4、1.23平方米———我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

  5、7.2亿元人民币———2001年至2005年市、县级政府累计投入建设体育场地资金;

  6、6100名———全市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

  (以上数据由市体育局提供)
场地建在群众身边体育走进千家万户(组图)
全民健身路径,建在市民身边。

场地建在群众身边体育走进千家万户(组图)
“出钱买流汗,出钱买健康”的观念正深入人心。

  全民健身 造福人民

  搞好身边的活动,完善身边的组织,建好身边的设施———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以人为本,努力营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为扩大体育人口,增强人民体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来,我市各类群体活动蓬勃开展,城乡居民的体育与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国民体质状况不断改善,体育人口逐年增加,群众体育组织网络遍布城乡,大量科学实用的新型健身方法不断涌现,群众体育健身的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群众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全民健身配套法规逐渐完善。

  近几年来,我市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关心健康,热衷于健身,积极投身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健身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时尚追求。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让人民群众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同时也是最终的受益者。人是组成社会的最小个体,人的精神面貌影响着社会的精神面貌,人的和谐最终构成社会的和谐。而群众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寻求稳定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01年开始,我市提出构建“1154全民健身工程”的目标,体育场地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各地把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随着体育健身设施的不断增加,我市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服务圈已经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我市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红红火火。但毋庸讳言,在整体上,“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调查显示,我市体育人口呈“马蹄形”分布,经常参加锻炼者以老年人、青少年为主,而社会中坚力量———中青年人却无暇或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多数中青年人以工作忙、压力大、没心情等为借口将体育锻炼拒之门外。因工作繁重、社会压力加大而放弃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通病,越来越多的老年病也开始向中青年人袭来。究其原因,缺乏适当的体育运动是罪魁祸首。

  重视体育锻炼就是重视健康。其实,很多身体上的不适是长期缺乏锻炼引起的。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社会中坚力量“动”起来,养成持续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全民健身才能真正促进“全民”健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