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揭秘“东方百老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09:15 解放日报

  十余家剧场,一百台剧目,一千场演出,数十万观众,将由一条“大道”串起,在上海的西区。

  这条“戏剧大道”以华山路为中心,北起延安西路,南至安福路,东西跨乌鲁木齐中路和镇宁路,到2010年,这里将建成华东地区最为集中、规模最为丰富的演出中心,堪称“东方的百老汇”。

  这座上海耀眼夺目的文化新地标,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崛起?记者为你一一揭秘。

  上海,在这里走向世界

  “东方百老汇”,媒体纷纷这样称呼在建中的戏剧大道。

  百老汇,这条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29公里长街,数十家剧院云集,每天上演几百场演出,每年吸引2500万游客,总收益近50亿美元,不仅是纽约文化产业无可取代的支柱,也是美国乃至世界戏剧艺术的中心。

  戏剧大道的规划,正是借鉴了百老汇最大的特质:集聚———剧院的集聚,人气的集聚,城市文化的集聚,在当代中国的城市中,这样的集聚,可以说是第一次。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集聚,使观众可在同一区域内游走于各种剧场之间,体验互动和张力。剧场在竞争中形成各自的特点,为城市带来更多元的艺术形态,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市政府文化顾问花建说:集聚,贯通了从投资、研发到中介等各个环节,结合了文化艺术、潮流消费和大众娱乐,为市民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娱康乐活动,也为本地艺术人才的成长孕育土壤。同时,还将通过旅游、娱乐等行业创造可观的收益。

  集聚的效应,是有目共睹的:100多年前,百老汇还只是一条印第安人叫卖牲口的小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百老汇集聚起剧院的同时,高档商店、餐馆、音乐厅和博物馆纷纷入驻,成就了今天世界最大的商业街。有“英国百老汇”之称的伦敦西区,也不仅仅拥有剧院,同样也是达官贵人云集之地,高档写字楼内,一个格子间的年租费就达一万多美元,是不折不扣的“世界最昂贵办公区”。

  百老汇之于纽约、西区之于伦敦,两者的意义都已超越剧院本身,而成为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地标。当然,打造戏剧大道,并非要在上海“克隆”一个百老汇或者西区,但迈向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仅有一个大剧院是远远不够的。努力构建合理和谐的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成为当前上海文化建设的重点。“我们试图通过戏剧大道的建设,发掘上海独有的东方文化特质,建设一流的城市文化。”戏剧大道发起人、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贺寿昌说。

  希望,从话剧开始

  戏剧大道的舞台上,会演些什么戏?

  这个问题对于上海市民而言,很实际。记者在乌鲁木齐路上随机采访了几位行人。“百老汇是演音乐剧的,戏剧大道总归也演这个。”上戏学生小何说;“沪剧、越剧有得看吗?”60多岁的赵老伯问;“最好啥都演,从黄梅戏到话剧再到歌剧,那才叫热闹。”一家小饭馆的安徽服务员小童口气最大。

  记者却得知,戏剧大道的演出中,话剧占了80%。

  为什么?“这一带本身有深厚的话剧基础。”贺寿昌说,解放初,上海戏剧学院、中福会儿艺中心等话剧演出团体都搬到了这里,如今方寸之地,集中了十来个大小剧场。巴金、黄佐临、熊佛西等数代话剧精英也汇聚于此。“上海几代话剧人的家就在这儿,空气中都漂浮着话剧的气息。”

  选择话剧,不仅因为软硬件地域性的集中。也是因为,国内当代舞台艺术中,目前看来还是话剧发展较平稳,观众基础最广泛。

  在电视等现代传媒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戏剧不可否认地衰落成边缘性的存在。有数据为证:本市市区剧场数已由1950年的110家锐减到现在的不足50家,“每年消失一家”。而歌剧或者音乐剧这样的“舶来品”,虽然这两年来频频出现在上海的舞台上,但毕竟刚刚起步,无论是创作队伍还是管理经验,本土化还有待时日。

  只有话剧,自上世纪20年代传入上海后,近百年来,以紧贴时代的精神,生活化的表现形式,以及坚持走向市场的革新,为上海市民所广泛接受。今年上半年,上海上演的自创新剧不少于15台,《金锁记》、《长恨歌》的出票情况基本达到100%,吕凉夫妇主演的《卡布其诺的咸味》甚至出现了断票的情况,正在火爆上演的《最后一个情圣》,票价竟卖到了1000元,观者仍趋之若鹜。

  据上海文广局提供的数据,去年上海市话剧演出500多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上海热衷于话剧的观众10万出头,铁杆剧迷至少2万多人。上戏院长荣广润告诉记者,这些话剧迷以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与学生居多,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

  戏剧大道上主演话剧,是现实性的选择,也是尝试性的突破。“戏剧大道承载了戏剧人振兴舞台艺术的梦想,希望,首先从话剧开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

  未来,丰厚的精神家园

  一条用来自世界各国石头铺就的大道,两旁立有莎士比亚、歌德、关汉卿等30多位中外戏剧艺术大师的雕塑……

  一个融戏剧史和剧场建筑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展示区,能看到建于公元前6世纪希腊雅典的人类第一个剧场“狄奥尼索斯”废墟、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环球剧场、巴黎大歌剧院以及中国的古戏台……

  这是上戏院长荣广润为我们描绘的戏剧大道前景一角。

  戏剧大道还将给这座城市带来一座丰厚的精神家园。

  戏更多了。负责软件建设的上戏吴小钧副教授告诉记者,戏剧大道建成后,最多将有15台戏剧同时上演。计划每年推出100台左右的剧目,每年演出1000场左右。还将实行“演出季”制度,按照不同的演出主题安排剧目上演……

  戏更好了。“既有大众化的商业剧目,又有较高艺术性和创新探索内容的先锋剧目。新戏肯定是在戏剧大道最先露面。”戏剧大道还要引进国外经典剧目,在戏剧大道“常驻演出”。

  品位更高了。除了高品质的剧场群,戏剧大道还将建起戏剧博物馆、星光大道、露天广场、戏剧纪念碑和艺术墙,成为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休闲区。

  描述5年后的情景时,静安区文化局党工委副书记周文杰甚至发明了一个词儿:“南漂”。如果说北京的文艺圈已经形成“北漂”人群,相信戏剧大道必将吸引各色艺术人才到此寻找机会,这些人将在上海形成一个新的部落群体———“南漂”。

  粗略描绘一下戏剧大道的蓝图:以华山路剧场较集中的550米长街区为核心,向北辐射包括百乐门、美琪大戏院、艺海大厦等在内的演出场所;向东连接高档宾馆区内的小剧场。形成集票务市场、戏剧理论研究教育、戏剧相关产品开发、历史展示博览、戏剧特色娱乐、戏剧主题旅游等功能于一身的戏剧“航母”。

  戏剧大道规划拥有12到14家剧场,目前已有8家剧场,共有座位3000多个。目前,一期工程进展顺利。年内竣工的中福会儿艺排演厅,将结束长达近10年的上海无专用儿童剧场历史。投资3000万元、作为戏剧大道核心剧场的上戏实验剧院,改扩建工程也于7月开工,年内将力争完成。

  到2010年,开门迎客的戏剧大道,可供万余人同赏戏剧。

  模式,借鉴中根植本土

  戏剧大道的营运模式是什么?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按我国传统,过去跑码头的戏班子,到哪个剧场演出,就和这个剧场签订演出合同,由剧场打广告、卖票。票房收入分配的比例,是合同早就定好的,行话叫“办账”,比例一般为三七开,剧场拿三,戏班拿七。演员拿的则是固定工资,称之为“包银”。

  “戏剧大道的运营,要走现代化道路。会借鉴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的运营方式。”周文杰说。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碰巧,百老汇音乐剧剧院三家运营商之一、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总裁鲍伯·倪德伦正在戏剧大道考察,记者采访了他。倪德伦这样介绍,百老汇的戏剧运营有三个重要组成者:剧院经营者、制作人和票务商。

  剧院经营者要么本身拥有剧场,要么租用剧场,主要负责安排剧院的演出时间表。制作人则负责开发和制作戏剧,其职责是找到一个好剧本,然后聚集一批创作小组,再找到能够支持他们制作该剧目的资金。票务商,职责是票务经营。在百老汇,剧院运营商往往身兼票务商的职责。此外,百老汇还有很多支持产业,如广告机构、公关机构和演员物色机构等。利润如何分成?“保密,但无疑谁风险最大收益就最高。”

  伦敦西区与百老汇的运营模式稍有不同,上海大剧院办公室主任张笑丁介绍说,西区一般采取制作人中心制。以演出长达21年的音乐剧《猫》为例,制作人卡梅龙·麦金托什是《猫》的灵魂人物,花多少钱、请哪个剧作家、写什么样的本子、寻找怎样的剧场、招聘哪些演员……都由他拍板。

  《猫》还成功开创了另一种营利模式,除靠戏票挣钱,它的商标形象出现在剧目纪念品上,出现在咖啡杯、音乐盒、贺卡、篮球帽、圣诞饰物上。1997年末,《猫》拍摄了录像带,至今仍在热卖。

  “百老汇的模式可以借鉴,但完全商业化不太可能。”荣广润认为,虽然上海戏剧学院、上海话剧中心、中福会儿艺已携手组建了运营机构“戏剧大道演出联盟”。但话剧的商业性、娱乐性较少,生命周期也比音乐剧短,其产业化的运营,仍需政府的扶植和投入。

  “戏剧大道应该是一项广泛沟通和多元参与的事业。”杨绍林说,“我们期待能有社会组织的介入,像民间赞助商、专业研究基金等。也期待政府相关配套的文化扶植政策。”(集成尤莼洁)

  刘旻本报记者 端木复 实习生 李鹤

  本站点所有内容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及建立镜像制作:解放日报网络部联系电话:(8621)63521111转网络部传真:63515783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