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治安环境指标位于全国前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0:07 南京报业网

  通讯员 王维亮 宁公宣 金陵晚报记者 眭军杰【金陵晚报报道】2001年11月,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的李源潮提出,南京要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确保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建设安全、人民生活安宁,使南京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天堂和犯罪分子的地狱。现任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多次指出,建设“平安江苏”首先要建设“平安南京”,南京要为全省的平安多做贡献,努力创建“全国最安全城市”,打造南京“治安品牌”。上周,南京市委副书记陈绍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南京已经基本达到上述要求。2004年,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

排名显示,南京“治安环境指标”已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二;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居全省和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政法队伍在平安创建中经受考验,素质能力全面提升,作风形象明显进步,在全市“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中取得较好位次。陈绍泽说,实践和绩效充分说明,平安创建是富民安民之策,是通往和谐之路。在南京市政法委组织下,记者目睹南京平安创建工作,感受了平安南京。

  10多万人投入平安创建

  政法委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平安创建是社会系统工程,人民群众是平安创建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离退休职工、治安积极分子、低保人员、出租车驾驶员等力量积极投入……全市“治安志愿者队伍”中的人数已达13万余人,全市社区保安已达8600余人。全民投入平安创建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市大局稳定。至去年年底,全市已有9个区达省“安全区县”标准,全市刑事发案连续多年呈现稳中有降态势,在全国16个同等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杀人案件、八类暴力型案件、“两抢”案件处于末位。

  科技强警两年花1.2亿

  如此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对先进科技的利用密不可分。据介绍,全市已有监控探头12万个,红外线报警器14万个,有48个派出所建成辖区监控系统,并依托公安网与市公安指挥中心图像监控中心连接,初步实现了公安自建监控图像的资源共享。现在,南京市110指挥中心可以调出各地的监控图像,查看治安状况。利用监控探头破获刑事案件的例子举不胜举。南京警方率先在全国建立了警务综合信息平台,全局万名警察均可通过平台了解南京每个角落的治安状况,有效增加了工作针对性。至目前,警方利用平台破获案件6500余起。两架警务直升机投入使用。在一次空中巡逻中,飞行特警发现了某山林发生火情,立即通知地面人员前往灭火。由于火情发现较早,很快便被消防人员控制住。据悉,在科技强警上,我市两年花了1.2亿元。有效提升了警方为人民保驾护航的能力。

  直升机调动巡逻车

  完善防控网络,采取“水陆空地”四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这是强化社会治安,创造良好治安环境的重要举措。水面上有巡逻艇、水下有蛙人大队,加强对过往船只和码头、船坞等涉水设施、部位的检查,打击水面违法犯罪;街面上有150辆巡逻车、6000多名安保人员,强化街面巡逻和110接处警功能。在治安卡口,以18个智能化警务查报站为主设置三道防控圈有效打击违法分子,上半年就查获70多辆被盗汽车;空中有警务直升机,加强空中和地面的联系,每辆巡逻车的车顶将喷上醒目的编号,利于直升机在紧急时刻对地面巡逻车进行调度;在地下,通过加强站台巡逻、跟车作业、完善监控设施等手段,切实做好地铁区域治安管理与防范,严厉打击扒窃、抢夺等违法犯罪,维护地铁治安秩序。加强“水陆空地”四位一体的防范措施,警方开辟空中通道。例如发生了特大交通事故,造成交通瘫痪,此时,直升机就可以从空中快速展开救援。

  严查枪支爆炸危险品

  我市警方将从源头上管理好爆炸品。记者了解到,警方近期将对制造鞭炮的厂房、矿山等地进行重点督查,依法规范爆炸品使用和运输。据悉,今年以来,南京警方共收缴各种军用枪支4支,非军用枪122支,子弹11995发,管制刀具1106件,以及一批炸药、雷管、烟花爆竹和毒鼠强等剧毒危险物品,并进行集中销毁。同时经过重点整治,治安秩序差的地区已经消失。

  打掉67个光头帮

  一帮剃着平头光头的青年男子到饭店里,要一杯水点一盘青菜,占据饭店大半座位,而这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使得饭店无法正常经营。老板不给钱,他们就不走。此风愈演愈烈。南京警方果断出手,一口气打掉了67个光头帮,并通过各种法律手段将这伙人一一绳之以法。这就是南京警方坚决贯彻的“露头就打”原则。有效地将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前不久,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专门批示:十运会对南京建最安全城市是集中考验,望抓紧抓实,力争做到“四个不发生”。目前,全南京都展开了“迎十运保平安”的专项行动,这项行动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据有关部门透露,总共将有10万人进入奥体中心会馆,目睹十运会。十运会到时采取什么样的安保方案呢?现场观摩的市民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到时交管部门如何缓解交通拥挤状况呢?请关注本报明日报道。(编辑 晨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