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兰州,向东挺进!(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1:53 兰州新闻网
兰州,向东挺进!(图)
  编者按

  如果说一个时代就像一棵大树,那么,城市就像长在这棵大树上的叶子一样,随着树干年轮圈的增多也越来越繁茂。兰州,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潜力的城市,从她以一个渡口城镇历经“丝绸古道”的发展,再到现在成为西北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中心、科教文化城、大商贸中心,让我们透过这不断变壮的树干和簌簌作响的叶子,深深感受到了时代赋予大都市新生命的历程,也听到了一个崭新的大兰州向世界走来的脚步声。

  这个“脚步”声来自于“东扩战略”!这个“脚步”正在踩着时代节拍向兰州的东大门———榆中走去,脚踏实地,落地有声。

  其实,兰州的城市发展到了今天,“走”出去是必然的,是一个科学的选择,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为什么选择了“东进”榆中?“东扩战略”将为兰州展现一个什么样的的发展前景?这些看似单一的诘问,背后却蕴含着一系列问题,最关键的是彰显一个城市的科学发展和进步。本报即日起刊发的来自“城市东扩”一线的报道,从背景、规划、实施、现状、前景、问题等方面,将兰州今后的城市发展呈现给读者。

  夏日的兰州,天广地阔。6月,当榆中和平地区规划审定通过并被颁布实施时,一直在老百姓中吵吵嚷嚷了几年的“和平”并入兰州市终于成了事实。其实,这不只是简单的地域空间的“合并”,而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加速器,是兰州的城市发展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城市东扩战略,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开始启动;兰州东扩的发展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开始书写!

  走”出去发展:

  兰州必然的选择

  空间背景:兰州古称金城,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让”“母亲河”的广阔胸怀,孕育了这座在中国历史上名扬丝绸古道的重镇。兰州的生存与发展是随着“黄河”的变迁而生而存的。

  这一点已被中科院院士李吉均及其学生们历经数十年研究所证实:兰州河谷盆地生成于180万年前,而黄河在兰州段的生成是在180万年以后。6000多年前,这片南北两山所夹的河谷地带在黄河水的滋润下,有了人的足迹。历史再慢慢向前滑动时,这个河谷盆地上开始有了“城市”———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今东岗镇一带筑城,这是史料记载兰州最早的“城市建设”。

  兰州市地域变迁与黄河渡口、浮桥密切相关。早在汉唐之际,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通往西部地区的主要交通线是“丝绸之路”,兰州恰处在这条线上的咽喉之地。那时的兰州黄河谷地至少有4处较重要的渡口,随着交通线和渡口、桥址的变迁,当时的“兰州”城址也渐行渐变,由西而东迁动,城区从南向北靠近黄河岸边。据记载,兰州今城区建设在隋城(只有0.45平方公里)旧址上,实筑于宋代,重建于明代(已达0.99平方公里)。1941年兰州建市之初,城区面积也只有16平方公里。60年代达到了92.48平方公里。70年代近148平方公里。而第三版兰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面积达164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市区面积达221平方公里。尤其在解放后的50年间,兰州先后掀起了5次大规模建设高潮,目前已成了一个科技文化发达、工业集中、商业繁荣的特大城市。

  但兰州河谷地带特殊的自然地貌成了这座极具发展潜力城市的“掣肘”。其中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容量、环境容量等趋于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同程度受到了限制,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被城市规模所遏制。因而除了控制性规划“向天要地”外,寻求向外突破成了当务之急。

  经济社会背景: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城市化水平达到30%即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达到50%城市进入集聚时期。据统计显示,兰州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在48%左右,加上“隐性城市化”的一部分,实际已超过了50%,已进入快速集聚时期,兰州特大城市的依托功能和竞争实力会更加显现,作为甘肃乃至西北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其聚集人口的能力和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可以看得出,伴随而来的将是兰州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专家预测,根据现在发展的要素,到2020年兰州市总人口规模将达390多万人,城镇化水平会高达84.73%,市区总人口将突破262万人。

  如此发展速度,兰州的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在增强的同时,形势日趋紧迫。对于当前兰州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地位,记者在《我国经济发展网络体系图》上看到,兰州正处于国家一级经济发展轴——陇海经济发展轴上,属于全国经济发展带上的二级增长级。但事实是,兰州在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七。所以兰州要加快发展,必须依托兰州都市圈,整合现有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环境共生、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好在前两年省、市决策层已提出了兰州“一小时生活圈”、“三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并已付诸实施。目前,沿陇海兰新铁路交通干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以白银、定西、临夏、海石湾为轴向的带状城市群。这一定位已为兰州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的腾飞插上了欲飞的翅膀。

  压力与挑战的背景:说实在的,近年来兰州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与国内相关城市差距却越拉越大,甚至与西部的有些城市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原来和我们处于同一水平的城市已走在了前面,有些甚至后来居上,已经超过了我们。这是压力更是挑战。虽然兰州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但综合竞争力并不是很强,处于劣势。经济规模较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等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西部中心城市相比处于明显劣势。科技优势尚未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科技转化能力不强,高、精、尖人才外流较多。

  其实,兰州实施东扩战略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因便是城市人口负荷的问题。兰州城区人口居住不均的同时,存在过度集中的问题。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市人口密度230人/每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密度1175人/每平方公里,城关区则高达3784人/每平方公里。记者在市国土资源局采访时获悉,根据遥感图件和万分之一地形图的量算,兰州市区河谷盆地可供城市开发用地总量为116.8平方公里(不含红古),2001年底建成区面积133平方公里,按照90年代的用地开发速度,河谷盆地只能满足10年——15年左右的城市用地发展要求。

  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限制,城区建设密度高,基础设施负荷沉重,土地后备各类资源严重不足,给兰州市的发展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各类土地供给限制强烈,导致城市地价居高不下,土地使用门槛高。高昂的城市地价使中心区各种产业的经营成本增加,同其它城市相比竞争力下降。由于河谷地形的影响,城市空间扩张难以“摊大饼”模式实现,导致城市产业空间置换成本高,既不利于产业的扩张,也使潜在的城市发展机会大量流失。

  据此,跳出兰州市区河谷盆地的限制,寻求新的城市空间支撑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脚步向东开拔:

  兰州腾飞的方向

  既然兰州的发展离不开跳出圈子找“摊子”,那么,如何选择一个最为理想的方向,作为城市发展的突破口便成了扩展战略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兰州是有成绩的,如位于安宁、七里河区域内的新城区便是一笔。但那个地方可规划城区面积还不到43平方公里,功能区仍不能满足一个城市所能负担的任务。所以,当城市扩展战略在握胸中之时,榆中成了首选之地。

  城市定位的选择:“大兰州”城市定位是最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缘起于兰州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网络模式“三纵三横”主体骨架中的二级经济增长极,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的首位城市,西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中心,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旅游城市之一,河谷型特大生态城市。这一点记者在采访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有关专家时得到了证实。

  根据《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和《兰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修订稿),确定实施“东扩西展,南伸北拓”的大都市圈发展战略,兰州都市圈的范围以兰州市建成区及外围城镇为主体,包括白银、定西、临夏、靖远、永靖、临洮、天祝等市县和若干小城镇,突出兰州在省域城镇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形成全省城镇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兰州都市区圈层结构可分为四个圈层,核心圈层—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个城市建成区。近域拓展圈层—榆中、和平、什川、河口、阿干镇、西果园等紧邻母域四区的城镇。看得出除兰州现城市区域外,空间上榆中及其和平成为首选之地。

  区位优势的选择:榆中县委书记李森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榆中所占的地域优势很有信心。“根据经济带的发展趋势,我们已把榆中未来的发展划分成了四大经济板块,其中和平、夏官营、县城三大板块已被纳入兰州城市东扩范围,而宛川板块的工业势头早已显现出它的发展后劲。”李森洙谈起城市东扩计划,他认为在定位准确的基础上,更重要的要有高标准的建设、发展要求。

  大家都清楚,未来兰州都市区是沿五条轴线呈指状向外拓展,而东扩区则是兰州都市区空间拓展的首选之地。这是因为东扩区与其他四条轴线相比有如下比较优势:

  处于西陇海/兰新线的核心地段—与城市中心区以及定西、天水一线连接,轴线效应良好。处于甘肃省中部偏东—可与兰州市区共同成为兰州市发展的大的中心,向西与河西走廊、乌鲁木齐联系,向东可辐射到天水及陇东地区,并与西安连成一线,具有良好的区位效应。另外,榆中盆地以西除和平外尚有定远盆地,宛川河谷等土地资源,可作为榆中盆地城市发展的后备用地,这是其它区域所不具备的优势。距离适中—不到40公里,这是决定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盆地内空间较为开阔—再加上将限制污染型工业的发展,只设置高新技术产业和一、二类工业,不会出现类似兰州盆地的大气污染情况,无疑提高了榆中盆地的环境容量。

  兰州选择“东扩”,有利于形成兰州——榆中两大组团共同发展的城市形态,将从根本上解决河谷盆地型城市面临的用地紧张等核心问题。保证城市未来50年的发展空间,并在最大程度上继续保证集聚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向东挺进:

  兰州发展要上高速道

  提高城市竞争力:东扩区的建设对于提升兰州城市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一点,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学者对记者谈到,当资源、资金要素不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时,技术的革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产业的更新换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但加速了城市发展,也提升了城市的竞争能力。

  目前,在榆中入驻的高校不仅有兰州大学、商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还有一些科研机构也瞄上了“既远离闹市、又近在咫尺”的榆中。其实,在东扩区内建设的大学城与高新技术园区内的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速了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产业的地域集中更有利于产业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城市竞争力。

  打造和谐社会:东扩区对于实现兰州特大生态城市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兰州的未来应该建设生态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根据生态城市创建标准,兰州现有城区在一段时期内很难达到,必须依托新建城区。东扩区榆中等地自然生态保持较好,环境质量高,完全可以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使各项自然生态指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提高兰州城市总体自然生态指标,改善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实现兰州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另一方面,东扩区将承担起核心区的相应职能,使各产业实现生态化发展,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资源和能源,形成高效率的经济资源流转系统,增强兰州城市经济实力。从而实现兰州生态整体发展,形成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社会。

  作者:记者李保亮 杨贵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