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棉花出现“公棉花”是咋回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4:17 大众网-农村大众

  所谓的“公棉花”,是指果枝始节较正常棉花至少高2~3节,蕾小且易脱落,开花成铃少,霜后花比例多。

  生产上出现的“公棉花”,往往与田间管理有关。黄河流域的春播棉品种,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到五月初,短季棉品种的适宜播期为五月中下旬。播种太迟,势必造成现蕾开花推迟,此期如遇高温多湿,昼夜温差又小,将造成蕾花大量脱落,形成“公棉花”。田间部

分植株因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从二三片真叶到现蕾前长达10~20天的时间里,生理严重失调,棉苗晚发甚至生长停滞不前,即形成所谓的僵苗。渍害、旱害、病虫害造成棉株生育进程参差不齐。生育进程正常的棉株,果枝始节往往较低,而生育进程滞后的棉株,果枝始节往往较高,从而形成所谓的“公棉花”。另外,棉麦等两熟套种棉田,因冬作物荫蔽,棉苗光照不足,棉苗生长黄、弱、瘦小,现蕾期也常常推迟10~15天。

  “公棉花”还可能是施氮肥过多,形成枝叶徒长,蕾铃脱落。到了后期才逐步恢复正常生长,开花结铃较晚。

  “公棉花”也可能与缺乏某种元素有关。锌和硼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缺乏时,前期表现生长缓慢,僵苗不发;生殖生长期间,棉株表现节间缩短,株形矮小,果枝少,蕾花小而易脱落或蕾而不花,开花结铃吐絮都推迟。

  高温、多雨有利于棉盲蝽的发生。棉盲蝽为害较重,恐怕也是今年“公棉花”较多的原因之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转基因BT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强抗性,对其它害虫则需正常防治,而有的棉农误以为抗虫棉为无虫棉,甚至无病棉,放松甚至放弃了对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导致立枯病、枯萎病、炭疽病、蓟马、棉蚜、棉盲蝽等病虫害较重发生,从而形成“公棉花”。

  预防“公棉花”的发生,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掌握适宜的播种期,避免因播种过晚导致“公棉花”。

  第二,加强田间管理,促苗早发,力避僵苗。平整土地,杜绝低洼地段。苗期特别强调中耕松土,早中耕,深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地温。移栽田棉苗栽好后,应随即浇活棵水。

  第三,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第四,应进行田间土壤养分元素普查,实行平衡施肥。

  第五,对于麦棉间套的棉田,应选用矮秆、紧凑、生育期短的小麦品种,采用合理的间套方式,缩短麦棉共生期,以减轻田间荫蔽,改善光照条件。

  对于已经形成的“公棉花”除进行上述对症治疗外,还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用缩节胺适度调控,即在盛蕾初花期用0.5~0.8克缩节胺对水12.5千克叶面喷洒;每周喷洒0.1%~0.2%浓度的磷酸二氢钾,连喷3~5次,这些措施通常有助于棉花生殖生长和蕾铃的形成。

  中国农科院棉花所黄殿成汪若海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