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沫若的“大跃进”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4:33 今晚报

  郭沫若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剧作家和诗人。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的诗歌,如《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炉中煤》等,以赤子之心,热情澎湃地歌颂了祖国和人民,深深地感染、激发了青年人奋发向上、追求光明的斗志,是人们景仰的文化巨人。

  1958年“大跃进”时期,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他的文学创作,多为配合政

治形势。从他的诗歌,可窥一斑。在《迎春序曲》中,他高昂地呼喊:“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这些句子如果理解为带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对诗人就严厉多了:“诗人们如果连枯骸也不如,请丢下‘灵魂工程师’的冠冕!不要再浪费宝贵的食粮,快一些成为肥料的来源。”听起来有些寒气逼人。

  郭沫若先生在全民大炼钢铁时紧跟形势。标题为《钢,铁定的一○七○万吨!》的诗中写道:“钢,铁定的一○七○万吨!今天知道了你已提前完成,把去年的产量整整翻了一番,六亿五千万人民都衷心庆幸。”并写道:“钢,元帅真有高度的纪律性”,“你一马当先地跑上了高岭”。历史事实证明,“大炼钢铁”彻底失败了。作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老为什么忽略了科学态度和“严肃、严谨、严密”的精神呢。

  在文化方面,他还填过一首诗《红透专深(调寄十六字令)》:“红!双反之火正熊熊,烧五气,努力学工农。透!锻炼须从劳动受,新八路,今日又从头。专!技术革新在眼前,学科学,战向地球宣!……”此外,为使形式服从内容,郭沫若把词牌“声声慢”,改为“声声快”,在词前序语中说:“我如今和她(李清照)一首,但一反其意,以反映当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高潮,因而把词牌名改为‘声声快’。”词曰:“轰轰烈烈,喜喜欢欢,亲亲热热密密,六亿人民跃进,天崩地裂。一穷二白面貌,要使它几年消失!多益善,看今朝,遍地英雄豪杰。八大煌煌决议,十九字,已将路线总结。鼓足干劲,争赴上游须力!多快更兼好省,更增添,亿吨钢铁。加紧地将社会主义建设。”这些为嵌入标语口号,而生硬拼凑的句子,能算是诗词吗?

  郭老有些诗牵强附会,至今还让人难以理解。如全民“灭四害”(“四害”为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来证明麻雀不是害虫,而是益鸟),他写了一首《咒麻雀》:“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气太高。你真是些混蛋鸟,五气俱全到处跳。犯下罪恶几千年,今天和你总清算。轰打毒掏齐进攻,最后放把烈火烘。连同五气齐烧空,四害俱无天下同。”还有一篇《四害余生四海逃》,共有4首,只录下小标题:一、苍蝇逃向英国;二、麻雀逃向美国;三、蚊子逃向日本;四、老鼠逃向西德。对这四个资本主义国家,就算不讲国际人道主义,也总不该己所不欲,嫁灾于人吧。花卉是美丽的,一旦直接为政治口号服务,也会失去诱人的美感。如《水仙花》:“碧玉琢成的叶子,银白色的花,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到处为家。我们倒是反保守、反浪费的先河,活得省、活得快、活得好、活得多。人们叫我们是水仙,倒也不错,只凭一勺水、几粒石子过活。我们是促进派,而不是促退派,年年春节,为大家合唱迎春歌。”郭沫若先生在1958年4月出版了一本诗集《百花齐放》,载有101首写花的诗,每种花都有一副木刻,十分精美。但是这些咏花诗,很多都负载着沉重的政治使命。《向日葵》:“我们的植物油,你可不要藐视,促进工业化,才好赶上约翰牛。”《美人蕉》:“我们总是呕心喋血地从事生产,谁学得这种精神,就能又红又专。”《鸡冠花》:“‘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乘风破浪!’谁还没听见吗?聋得太不像样!”

  郭老这些配合形势的即兴之作,在内容上拼凑了一些当时的标语口号,缺少诗歌的意境之美。在文字上有的也欠推敲,如“透!锻炼须从劳动受”、“亲亲热热密密”等等,这些句子能说是“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推敲锤炼而得的诗的语言吗?我痛心地为郭老的“大跃进”诗扼腕长叹!

  郭沫若先生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早期诗歌作品正气凛然,警世励人,是值得人们景仰的文化巨匠。但后来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写了一些迎合潮流的作品,虽然瑕不掩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玷污了他的清名。这是足以警示后人,引以为鉴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