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孙恒的家友之家:为了农民工更有尊严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4:45 公益时报

  从娱乐到精神,从维权到尊严,从生存到发展,为了农民打工者更有尊严的生活,孙恒一步步践行,他和他的机构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成为了北京市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民间机构。

  孙恒,男,29岁,北京农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2002年发起创办了全国首家打工者业余文艺团体“农友之家”,组织打工者开展各类文化教育及培训活动,出版了音乐专

辑《天下打工是一家》。

  农友之家

  7月19日北京,孙恒和他的朋友们正在建房子,地点是北京朝阳区楼梓庄皮村,一个野草疯长的院子里。

  就在前不久,孙恒他们的“农友之家”租下了它,计划把这里变成学校,一所打工子弟的学校。

  皮村,常住人口5000多人,其中外来打工者3000多人。孙恒说,今后几年还会有更多的打工者到来,因为北京的高楼大厦已经修到五环了,“这意味着原来在四环和五环附近租房居住的打工者,将迁到五环之外。”所以,为打工者群体服务的“农友之家”早早地就开始在五环之外的村庄寻找落脚点,因为他们必须生活在群体中间。

  这是孙恒及其创建机构最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来自于打工者群体,并真实地存在于这个群体里面。“农友之家”在五环之外的肖家河社区,该社区本地人口4000多,外来打工者居民20000多,比例为1∶5。“农友之家”和社区居委会合作成立了“打工者文化教育协会”,开展了“工友论坛”、“互助图书馆”等工作,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及文化教育培训,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和谐共处的社区,同时保护外来打工者的合法权益。

  暑假里协会特别热闹,好多孩子白天就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下棋。他们都是打工者子弟,读书的学校也在协会附近——北京最著名的打工子弟学校“明圆学校”,已经有了10年的办学史,几年前才合法化。还有来求助的,来报喜的,他们都是外来打工者。

  协会因此而生气勃勃。

  “我们”是打工者群体

  孙恒习惯用“我们”来指代外来打工者群体,虽然毕业于师范学院,但他给自己的身份是外来打工者。每一年,北京有近500万外来打工者,在孙恒眼中,他有一个庞大的兄弟姐妹群体。

  孙恒年少时有过当歌星的梦想,也曾经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相信有一种生活会天天不同,为此他辞掉中学音乐老师的职位出门寻找。但是流浪一年后,他又做回了音乐老师,这回教的是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孙恒为孩子们写歌,告诉他们未来一定有希望;还为孩子们的父亲、母亲写歌,大家一起来唱《打工、打工、最光荣》,还唱《团结一心讨工钱》。“看着他们的眼泪,看着他们的笑容”,孙恒终于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位置。

  这是顺理成章的事。从娱乐到精神,从维权到尊严,从生存到发展,孙恒一步一步地走,他的机构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成为了北京市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民间机构,从当初成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拥有固定活动场地、专职工作人员,还有了一辆按揭购买的面包车。

  不过孙恒自己还是一无所有,他穿着公益广告衫、布鞋,和机构里的工作人员及来帮助建房的志愿者们住在一起,大家都睡的是地铺。妻子赵玲是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从学校到皮村,路途远得足以让人酣睡一觉。但这些看起来都没有影响到他们的爱情,平素少见笑容的孙恒喜欢沉默,笑口常开的赵玲话语滔滔。

  他们的幸福,有着显而易见的单纯。起点是农民,过程还是农民,两个人的理想,都是为了农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不管是在乡村还是城里,也不管孙恒出身农村,还是赵玲生于城市。(编辑:高力齐凯)

  作者:成都日报

  (来源:成都日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