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姓故事)谢怀杰:一位敢于挑战经典理论的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16:06 大华网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却穷其一生钻研科学技术和搞发明创造,历经40多年孜孜不倦地探索“火箭推力理论”,通过自己所做的小实验,大胆质疑在航天科技界被称为“经典理论”的火箭推力方程式。虽然他的理论至今没有得到专家的认可,但他提出来的一些问题,火箭专家也回答不出来。这就是有着“怪才”之称的揭阳市揭东县云路镇鸿聚村农民、现居于汕头市区的谢怀杰。

  一人拥有7项国家专利

  在谢怀杰妻子在汕头市区开的一家专卖书画的小店里,记者见到了现年67岁的谢怀杰。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谢怀杰从小就喜欢阅读科技书籍,喜欢摆弄收音机等物品,也喜欢制作模型飞机和轮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潮汕地区,这是谢怀杰第一次见到飞机,那时年仅6岁的谢怀杰就奇怪这个铁家伙怎么能飞上天。父亲告诉他那是有了科学知识才能发明出来的东西,并鼓励他以后要好好读书,钻研科学知识,为国家做出贡献,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不会受别人欺凌。从此,谢怀杰便将父亲的话记在心里。

  初中毕业后,谢怀杰在一个小工厂里当会计,每月工资30元,是全家唯一拿工资的人,他每个月都要挤出两块钱用来买书及从事科学研究。家里人都支持他,尤其是他的父亲。谢怀杰的父亲是新加坡归侨,见过世面,对谢怀杰痴迷于科学,他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他喜欢就让他去干”。正是这句话,支撑了谢怀杰一生。

  爱动脑筋、善于钻研的谢怀杰无论在哪都能搞出些名堂来。他先后为矿区改良了锻钢钎炉、脚踏打石炮洞机。在瓷厂工作时又完成了集图案印花和色笔于一体的新型快速溶彩瓷笔、瓷坯体通花冲剪机械、瓷碗坯体的机械修坯机和椭圆形瓷盘的生产机械等几个技改项目。文革开始后,工厂垮了,谢怀杰回家种地。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自学。当时的物资极度匮乏,谢怀杰对当时农村家家户户都使用的烧柴草的炉灶和煤油炉进行了改良,5公斤水用0.35公斤的稻草7分钟就能烧开,而国家当时的节能标准是:0.5公斤稻草10分钟烧开水。此事传开后,请他改良炉灶的人很多,谢怀杰每改良一个炉灶大概可以赚两块钱。这些钱,除了维持基本的生活外,主要还是支持了他的研究工作。

  多年来的研究,使谢怀杰的发明拥有了7项国家专利。1989年,谢怀杰所在的揭阳县有8项发明申报了国家专利,谢怀杰一人就占了4项,他因此赢得了“专利大户”的美称。谢怀杰的名字也因此被收入《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中国发明创造与发明人名录选》、《揭东名人录》等多部典籍。

  研究火箭理论矢志不移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报纸上看到后,当时19岁的谢怀杰对火箭发生了深厚的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偶然的机会,谢怀杰从有关论著中发现了火箭推力理论前后矛盾,进而发现该火箭推力方程式有“差错”。1961年,谢怀杰来到广州,找到了当时的华南科学院的专家探讨这一问题。专家一听说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对他不屑一顾。甚至有一位专家对他说,“你连航空院校的大学生能解答的问题,都解答不了,还研究什么火箭理论”。谢怀杰并不气馁,他又来到华南工学院,找到物理系一位姓谢的教授。谢教授听他说明来意后,虽然对他的理论很感兴趣,但对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对他说这个问题还得“慢慢研究”。

  自己提出来的问题,专家竟无法回答,这反倒激励了谢怀杰。他知道并且相信,自己的研究还有些价值。

  为了论证自己的理论,谢怀杰自学了微积分、力学等高等教学课程,并研读了大量的科技著作。近几年来,谢怀杰完成了大量的专著论文,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完成了“修正火箭推力方程”,1996年,他完成的专著《火箭空气静力新探》一书,获得广东省科普图书三等奖,更值得他自豪的是,在当时参选的众多书籍中,他是唯一的农民作者。谢怀杰将这一专著浓缩成一篇《火箭科学悖论及对悖论的排除》的论文,发表在互联网上,以征求更多专家教授的意见。而他的《论火箭推力方程中燃气静力项不能成立的理由》和《火箭推力原理新探索》,刚刚获得了国家版权局的版权认可。

  希望论文能被认真审阅探讨

  谢怀杰摆弄着他自制的大量火箭图纸、实验图型和公式,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深奥的火箭理论和这些年与专家学者争论的过程。谢怀杰认为,目前的实践证明他们是成功的。但假如我提出的这个问题,他们能解决的话,或许,火箭发射的精确度会更高,燃料也不会浪费。“老实说,明确肯定我的理论的,到现在还没有。但我的持之以恒和不断钻研,也让专家们对我的理论产生兴趣。”几年来,谢怀杰先后去过广州等地,找到中大等名牌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当面探讨,也给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国防科工委等部门写过信,“推销”自己的“火箭理论”。对于这方面的投入,谢怀杰并不后悔,令他感到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人对他的理论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1999年12月,谢怀杰给索尔维国际物理化学研究所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漆安慎寄去了他的论文专著,并向漆安慎提出其所著的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中所引用的“火箭运动”公式有“错误”。漆安慎收到后,很快地给他回信,和他进行平等地探讨,并表示准备再研究谢怀杰对火箭推力方程提出的问题。2002年,谢怀杰通过揭东县科技局推荐并委托一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作的老乡,将他所著的《火箭空气静力新探》一书,送给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北京11所火箭动力专家、博士生导师王桁。出乎谢怀杰意料的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收到了王桁的回复。王桁在回复中这样写到,“谢怀杰先生写了一本《火箭空气静力新探》的书,对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公式进行了分析批判,结论为‘可以说,原来的火箭空气静力理论是一个悖论’。如此重大发现,值得讨论”。虽然从这段话中没能看出专家对于谢怀杰的“结论”有首肯的意思,但是谢怀杰却喜出望外,他说,这多少能看出专家对他的理论的重视。之后,谢怀杰和王桁又通过信件交流了几次,就火箭推力方面问题进行了讨论。

  虽然40多年来谢怀杰的理论始终没有得到权威的认可,但他认为,对自己所提出来的问题,专家们至今不能回答,这就算自己的成功。谢怀杰说,“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我就是在扮演提问者的角色。”他希望在学术争鸣的大环境中,能有一个使其论文被认真审阅或探讨的机会,不要因他属“小字辈”而否定其40多年的心血。本报记者陈史特约记者黄春宇报道记者手记现在的社会,许多人太浮躁了,追求的是表面上的东西。一个民族,要想富强,真正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靠的是扎扎实实、默默无闻的长期奋斗。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如此。

  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是什么动力让他研究起火箭推力方程?是他的本能兴趣支撑着他的人生,思考世界已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谢怀杰说:“只要地球还在公转,我就要继续钻研下去。”从谢怀杰的语气中,记者看到了他的自信、坚定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其实,对科学的钻研,有许多乐趣,钻研的过程,就是一种成功,而且其乐无穷。谢怀杰对科学技术钻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这使他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陈史)(来源:《特区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