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征文:网评,你的引导功能哪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22:47 人民网

  网评,为何全是批评?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这不仅基本上揭示了当前网评的总体状况,也多少反映了网评的某些症结所在;而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有着积极的导向和引领意义,以使网评有一个健康发展的前景。

  倘若进行寻根究底的分析,便不难发现,造成网评“批评化”倾向的原因至少有四个:

  一是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中有一些带有倾向性的东西确实需要舆论批评,需要正确引导。一个网评作者写一篇,50个网评作者就是50篇批评性时评。就总量而言,其实并不算多。但是,这个新闻网发三五篇“网评”,那个新闻网十篇八篇“网评”,集中在同一个平台上,就显得不少了,让人感到网评怎么是清一色的批评文章,给人以网评即批评的印象。

  二是误把网评等同于批评。这显然是一种偏见。就网评的归类而言,它属于评论范畴。而评论,自然就不是“批评”二字所能涵盖的。批评性评论只是评论中的一种。这一点其实用不着我在这里赘述,因为对于每个网评作者来说,都是心知肚明的,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

  三是批评性网评好写。无论是批评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或者一个现象,不外乎归纳几种表现呀,分析几点原因呀,有哪些危害呀,总结一堆教训呀,如何改正呀,由于理在你一边,因此你尽可以这样讲那样讲,即便说过了头也不要紧,诸如“语言暴力”、“劣根”等字眼用尽,人家还以为你批评得深刻、有分量呢。再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被批评方自知理亏,也只好虚心接受。倘若不服,也有口莫辩,只好“吃进”。所以,相对于正面的非批评性的时事评论、政论时评、经济时评、文化时评来,批评性时评好写得多。好写的另一个因素,除了理论性、学术性的批评文章外,一般的批评性时评通常不需要理论功底、专业知识的支撑。有的网评作者所以“多产”到一天能写好几篇批评性网评,原因即在于此。况且,批评文章容易引起社会反响,容易满足某些社会情绪的需要,因而也容易获得公众支持,引起共鸣。这就常常决定了这类时评较高的点击率。正因为如此,许多网评作者一上网,或者一打开报纸,就寻找“批评点”;实在找不到“批评点”,就戴着“有色眼镜”在好好的人身上找,好好的事上面找。为什么?因为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的嘛,正面的东西说不定也有“批评点”啊。于是,抓其一点,照样可以“不及其余”。看,一些原本好好的事,到了一些网评作者手里,反而成了被批评的对象。你说怪不怪?

  四是网评本身缺乏正确引导。网评作者好写批评性网评,到了网评编辑手里,只要在大的原则上没有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采用。而网评栏目批评性网评一多,反过来给网评作者一个错觉,以为网评即批评。于是,批评性网评充斥许多新闻网的网评栏目。我以为,这跟网评编辑处于被动状态有关——网评作者来什么稿,就编什么稿、发什么稿。事实上,网评编辑完全可以左右网评现状。因为网评作者只是提供稿件,能用不能用,怎么用,全取决于网评编辑。如果网评编辑有意识地每天组织(可以约请网评作者就某个人、某件事来篇网评)哪怕一二篇正面的网评,无形之中就能起到提示网评作者的作用——这类时评也需要啊。这就是引导。网评编辑与网评作者应当建立某种必要的联系,可惜事实上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有的甚至处于完全隔绝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游兵散勇”式的网评作者,怎么知道编辑需要哪类时评呢?

  依我之见,既然一个新闻网不打算放弃“网评”这块阵地,就有责任建立一支精干的网评作者队伍,并与他们一起好好守住这个阵地!

  作者:网友:洪月琴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