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谍报英雄(今古人物)(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5: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猝不及防,短期内失去了大片疆土和人力物力资源,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其实,苏联曾收到过关于德国即将进攻的确切情报,其中包括一份自己的谍报员发自东京的情报。可惜情报没有引起斯大林的重视,导致苏军在战争初期遭受重创。 这份绝密情报是一个潜伏在东京、代号叫“拉姆扎”的谍报小组发出的。他们是一批反法西斯的无名英雄,为首的是有德国血统的苏联红军谍报员理查德·左尔格,其公开身份是德国《法兰克福报》驻日记者、德国驻日使馆新闻专员、德国大使奥特的亲信。他于1933年来到日本,开始组建“拉姆扎小组”。 小组的其他重要成员有《朝日新闻》记者、首相近卫文麿的私人秘书和首相智囊团“早餐会”的常客尾崎秀实,法国哈瓦斯通讯社驻东京代表武凯利奇,日本画家宫城与德,无线电技师克劳森,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斯坦因等。 拉姆扎在龙潭虎穴中刺探德、日的战略核心机密,在盟国的所有情报机构中最先向莫斯科报告了德军已在苏联边境集结的情报,时间是1940年11月18日。从此,有关希特勒“秘密备战、声东击西、突然袭击”的作战三部曲以及其进攻日期、兵力部署、主攻方向等源源不断地从东京发回莫斯科。 在苏德战争开始后,他们又搜集和分析日本的国策和战略动向,得出深陷侵华战争泥潭的日军已无力分身“北进”攻打苏联的结论,并从内阁和军部获得相关印证。苏军最高统帅部因而得以从西伯利亚抽调数十万兵力增援莫斯科,一举歼灭德寇38个师,使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左尔格和他的小组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和进步人类战胜法西斯所建立的最为光辉、最为卓著的功勋。 左尔格还与中国革命有密切关系。在赴东京工作之前,他于1930年初受命到上海工作,并在这里结识了当时正在中国的美国进步记者、作家史沫特莱。史沫特莱交友很广,是鲁迅和宋庆龄的朋友。她把左尔格带进了自己的圈子,为其组建情报网贡献良多。正是通过史沫特莱,左尔格认识了早他两年来上海的日本记者尾崎秀实。也由史沫特莱穿针引线,他与中共中央文委书记王学文以及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陈翰笙共事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左尔格对远东问题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中国卓有成效的谍报工作,同中国同志的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这一层关系也为左尔格日后在东京开展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左尔格小组里有个德国年轻女子,叫鲁特·维尔纳。她就是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多次提到的“汉堡嘉夫人”。二战结束后,维尔纳返回德国,成了著名的多产女作家。晚年她推出《索尼亚的报告》(索尼亚是左尔格为她起的化名)一书,首次披露了左尔格在上海和中国同志从事谍报工作的事迹,读来令人兴趣盎然。 1932年夏,左尔格从南京德国军事顾问团处获悉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计划,其进攻方向、兵力、部队集结的日期和地点以及妄图用来消灭工农红军的所谓“掩体战略”等。他即刻把这一情报交给了陈翰笙。后者则通过宋庆龄及时地把它送到了苏区。鄂豫皖苏区的工农红军以徐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为主力。他们得到上述情报后,立即进行有序地转移,使国民党军扑了个空。红军在与国民党周旋两个多月并取得重大胜利后,进入川北开辟了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 据业已解密的材料,左尔格在上海近三年期间,共发回莫斯科597份急电,其中有335份直接通报给了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华苏维埃政府。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学员中西功和西里龙夫是王学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培养日籍中共党员、中央特科成员。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隐蔽战线,或以侵华日军顾问或以日本报社记者身份,与“拉姆扎”同心协力刺探日本“南进”国策,随后依据零星情报对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动日期进行分析和锁定———即12月8日,堪称世界谍报史上又一具有典范意义的事件。 左尔格和他的小组在日本活动达8年之久,不幸于1941年10月被日本反间谍机构———东京警视厅“特别高等警察”破获,包括左尔格、尾崎秀实在内的拉姆扎数十名成员全遭逮捕。1944年11月7日,左尔格和尾崎秀实被判绞刑,在东京巢鸭监狱英勇就义。 1964年,苏联官方公开了左尔格的秘密,并追授他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莫斯科的一条大街和苏联的一艘油轮分别以左尔格命名。 《人民日报》 (2005年07月26日 第十六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