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扩大成果 提升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6:44 人民网-华南新闻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成功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江西省政府代表团团长、省长黄智权对江西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充满信心。黄智权说,从江西来看,自去年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一年来,主要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成立了江西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区域内各省区签署了30多个协议、宣言、守则及章程,促进了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

  加强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连接粤、闽、湘的高速公路,实现江西出省主通道高速化,初步形成区域内5小时经济圈。目前江西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500公里。同时,还开通南昌—广州—新加坡国际航线,开办南昌—香港、香港—台北航线“一票到底、行李直挂”快捷中转服务,南昌国际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已投入运营,密切与沿海和港澳地区经济技术联系。先后在珠海和香港等地成功举办江西工业及国有企业改革项目专项推介会、重大基础设施专题招商引资会、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领域专题招商引资会、旅游专题招商引资推荐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签署218个合作项目,协议外资43.83亿美元、内资150亿元。

  推进区域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合作。重点围绕东江源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正在实施以“青山绿水”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水土保持、矿山恢复、生态农业等九项重大工程,先后关闭500多家小矿小厂,有效保护东江源的生态环境,确保粤港地区的饮水安全。

  加快区域间产业对接的步伐。充分发挥江西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低成本优势,承接港澳和粤闽地区一大批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的转移,2004年,共引进港澳地区资金11.8亿美元,其他8省区资金144.36亿元。

  “江西将以科学发展观统区域合作,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认真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本次会议签署的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纪要》。”放眼今后“9+2”合作前景,黄智权表示要重点推进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加强区域间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互连互通的综合运输网络。协同推进赣州至韶关、向塘至莆田、吉安至衡阳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完善赣州至韶关、瑞金至厦门等地的高速公路网络,扩大区域间航空运输,增强城际之间交通运输联系,降低运输成本。

  扩大市场准入,加强产业协作。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提高投资便利程度,鼓励各类投融资机构、民间资本和工商企业来赣创业,推动土地、基础设施、劳动力、资金、信用、品牌和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间产业转移和配套,积极推动区域间产业的协作和战略联盟的形成,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消除贸易障碍,促进物流通畅。加快清理和废止涉及贸易封锁和地方保护的制度和规定,建立解决地区贸易障碍的协调机制。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市场壁垒。构建“绿色通道”,促进区域内鲜活农产品自由流通。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进一步推进江西与港澳更紧密的经贸联系,积极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国际商贸金融服务中心,澳门成为世界上更具吸引力的博彩旅游中心。

  加强旅游产业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逐步取消旅游地陪制度,鼓励优势旅游企业跨区域开展经营活动,消除旅游壁垒,推出旅游便利化措施,共同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完善旅游信息库,促进旅游信息互联互通,共同构建区域旅游营销网络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共同策划和推广区域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加强人才交流,推进劳务合作。完善人才市场建设,以科技开发和项目建设为依托,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工商企业以多种方式吸纳人才,促进人才流动。消除就业壁垒,完善跨省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逐步形成跨区域劳动保障接续机制,不断提高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障程度和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区域间企业加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引导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良好地区特别是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不断提高区域环境质量。推进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应急处理等多领域的合作,建立以流域生态利益共享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华南新闻》 (2005年07月26日 第六版)

  作者:本报记者 刘建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