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防部长:争取保留美军在中亚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7:25 人民网

  人民网7月26日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5日乘专机抵达中亚国家吉尔吉斯坦,开始其三个月内的第二轮中亚穿梭行。据悉,号称“中亚常客”的拉姆斯菲尔德此行将着重与当地领导人讨论美军驻中亚两个关键基地的去留问题。自从美国开展了反恐怖战争后,五角大楼成功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重要机场内分别设立了军事基地。自从2001年10月以来,美军一直频繁利用乌兹别克境内的空军基地作为进兵阿富汗的跳板。不过,拉姆斯菲尔德特别强调,即便美国从乌兹别克斯坦撤走,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此

外,美军在吉尔吉斯斯坦也有1000多驻军,并且利用当地机场为驻阿富汗的部队提供后勤物资补给服务。

  拉姆斯菲尔德在接受随行记者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美国无意在中亚地区长期驻军,但近期内也不会从吉乌两国的军事基地撤走。由于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要求美国从中亚地区撤走军事基地,五角大楼能够在当地保持军事存在成为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拉姆斯菲尔德宣称,美国和中亚诸国都保持着良好关系,后者对美国的反恐怖行动帮助很大。他承认,随着时间推移,任何事情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中亚国家中,吉尔吉斯坦是唯一一个既有美国驻军又有俄罗斯驻军的国家,当地在美俄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目前,美国正在积极以中东为跳板向中亚地区逐步渗透,试图瓦解本来就很松散的独联体机制,在俄罗斯“后院”内积极培植亲美政权。

  欧亚大陆历来被俄罗斯看作自己的传统的“势力范围”。如果听任美国在当地影响力日益增强,莫斯科将不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该地区建立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安全架构,各国建立多极世界的呼吁更无从谈起。“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在阿富汗发动捉拿拉登的反恐怖战争为理由,名正言顺地将军队调遣到中亚,顺利填补了美军从染指该地区的空白。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加快了对欧亚大陆国家的政治渗透。比如,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先后发生了所谓的“颜色革命”,原本与莫斯科关系密切的政府先后倒台。此后,政治骨牌效应波及到了几个中亚国家,当地也发生了反对现政府的大规模民众骚乱。所有这些事件背后,都有美国人插手策划与支持的影子。

  中亚地区深处欧亚腹地,是欧亚大陆的接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军事存在是其对欧亚大陆长期战略中的一个环节,最终目的为实现全面扩大其政治和经济影响,并且牢牢控制这一地区石油资源。相对其他地区,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相对比较薄弱,莫斯科发挥主导作用的空间依然很大。尽管如此,美国不断以软硬两手进行渗透,已初步在外高加索和东欧地区取得战略优势。由于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一刻也未放松,引起莫斯科方面的高度警惕和强烈不满,俄方进而寻求在伊朗核问题、叙黎局势发展等方面与美国讨价还价。因此,拉姆斯菲尔德在乌兹别克与吉尔吉斯相继传来“送客”的声音后出访中亚,具有相当重要政治含义。

  在拉姆斯菲尔德抵达中亚前,驻阿富汗美军在阿中部乌鲁兹甘省的一个村落与武装分子交火,至少造成17人伤亡。美军当天发表的简短声明说,交火共导致13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美军士兵和一名阿富汗政府军士兵以及11名武装分子。此外,还有3名美军士兵和一名阿政府军士兵在战斗中受伤。乌鲁兹甘省位于阿富汗中部,是普什图族和哈扎族混居的地区,也是塔利班武装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另据美军先前证实,美军24日分别在阿东部库纳尔哈省和南部赫尔曼德省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有一名美军士兵死亡,另外7人受伤。自今年入春以来,塔利班武装加强了对驻阿美军和阿政府军的袭击,已有500多人在各种袭击中丧生,其中包括50多名美军士兵。

  尽管中亚国家有让美军离开当地的愿望,但此事在短期内很难变成现实。专家指出,美国绝对不会轻易离开中亚地区。进军中亚是白宫全球安全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在对中亚地区进行全方位渗透后正处于上升期。美驻中亚军事基地的战略意义在于:一是将中东和中亚两个战略重点连成一体,通过军事基地群建立一个弧形战略带,控制从东非到东亚的广大地区;二是减少俄罗斯在独联体南部地区的影响,直至“将俄生存空间压回本土”,“扼住俄罗斯南下的咽喉要道”,并且能“对俄罗斯腹地实施监控”。俄罗斯注意到这个问题后,要求美国拿出一个从中亚撤军的明确时间表。预计,俄罗斯与美国间的合作与斗争将在中亚交替发生,直至双方形成新的平衡点,这是当地未来局面发展的大趋势。(高轶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