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招诈骗何以屡禁不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9:26 河北日报

  采访中得知,今年高招贩子们不但未见减少,反而以更主动的姿态、更高昂的价格出现在低分考生身旁。招生政策和制度渐趋严格、阳光时,高招诈骗何以屡屡得逞?

  骗子骗术很“专业”

  考生及家长难明其状。骗子起初极力抹杀普通高等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成人高等教

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这三种办学方式的差别,片面强调它们的一致性。所招收的考生的高考成绩低于省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却许诺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而当被问到取得该学历的途径和方式时,这些人却总是闪烁其词,避而不谈。受蒙蔽的考生到了学校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这一般是各院校举办的各种助学辅导班。

  政策及监管略显漏洞

  一名多年从事招生工作的人士说,骗术的横行并非空穴来风,由于一些不规范、不严密的招生行为存在,确实有人用花钱等方式以不够高的分数成功走进大学。正是这些“漏洞”为高招骗子提供了行骗空间。同时,有关人士分析,高招监管漏洞,也是招生陷阱难以禁绝的重要原因。山西晋中市民李某为让女儿上大学,曾将3万元交给“能人”,请其通过“省招办主任”走“教育部机动指标”,结果没成功,钱也索不回来,只能打官司,他因此走了两年的诉讼路。公安部门称案件系李主动将钱交出,“不属于诈骗”。无奈之下,他只好寄希望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部分考生家长甘吃“哑巴亏”

  部分考生家长“饥不择食”,上当后甘吃“哑巴亏”,令高招骗子有机可乘。在一定程度上,家长的焦躁情绪比考生更甚。在考场附近焦急的等待中、在招办咨询台前的询问里、在选择大学的挑剔比较中,家长们都投入了巨大精力。这原本是好事,家长完全可以在此期间详细了解高招的各类政策,但很多分数不甚理想的考生及其家长,为能金榜题名,“不惜血本”,“心甘情愿”成为骗子的囊中之物。

  据新华社 刘云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