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将复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0:43 南方日报

  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将复建

  拟拆除周边住宅建筑,并兴建停车场及十香园广场

  十香园与“二居”

  十香园,初名啸月琴馆,清代又称隔山草堂,是岭南画派启蒙祖师居廉的居所和作画授徒之处。十香园建于清代道光十二年(1832年),坐落海珠区隔山村(今昌岗中街)怀德大街内,北靠海珠涌,现存面积约600平方米。原园内有三座砖瓦结构平房,东边建筑作客厅、厨舍,南边建筑作居室,北边建筑为书房,称“紫梨花馆”和“啸月琴馆”,是“二居”作画、授徒的地方。园内悬木刻“十香园”隶书匾额,为咸丰末年辛酉(1861年)杨其光所书。

  居廉(1828年—1904年),居巢(1811年—1865年)。居廉早年得其堂兄居巢启蒙授艺学画,后画艺大进,与居巢齐名,世称“二居”。“二居”在十香园作画授徒,培育了大批有成就的岭南画家,当中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开创了岭南画派,影响全国,使“十香园”名声远播,广为人知。1983年,十香园被定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9月被海珠区人民政府列为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讯历经100多年风吹雨打、现已破败萧条的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终于迎来重现辉煌的曙光!记者昨天从广州海珠区获悉,该区已决定在原址复建十香园,计划对十香园周边的住宅建筑进行拆除,兴建停车场及十香园广场。据初步预算,仅修复庭院和整治周边环境起码需耗资600万元—1000万元。

  45座建筑拟拆除

  昨天,海珠区召开“岭南画派发祥地——十香园”保护利用研讨会,据悉,目前海珠区规划分局已形成十香园保护利用的规划思路,考虑到资金及拆迁问题,十香园的复建规划拟分近期和远期实施。

  按照近期规划思路,十香园西北面海珠涌旁的住宅建筑将被拆除,恢复十香园与海珠涌的连通。同时,还将拆除怀德街一巷与十香园西南墙面之间的住宅建筑以布置停车场;拆除怀德大街三巷与十香园东北墙面之间的住宅建筑并置换为绿地。海珠区规划分局副局长区俊东表示,近期规划实施后将建成十香园广场。经初步测算,近期规划共需拆除23座建筑。

  从远期规划的思路看,十香园东南侧、怀德大街三巷与怀德街一巷之间的村民住宅建筑将被拆除,保留东南面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青砖建筑。届时,将再拆除22座建筑。区俊东介绍称,远期规划实施后,可以将停车场迁至十香园东北侧,其余部分可作街头绿地。

  海珠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关于十香园的规划目前只是初步设想,有待论证后再作详细规划,如果周边建筑需要拆除,居民肯定会得到妥善的安置。据悉,近千万元的复建预算中并未包括周边建筑拆迁安置的费用。

  两大难题——

  明晰产权,筹集资金

  在昨天举行的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提出十香园复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两大难题:一是产权有待明晰;二是资金需尽快筹集。

  据海珠区文化局介绍,居廉和居巢的第四代孙女、如今已78岁高龄的居玉华曾在1999年提出把“十香园”捐献给国家,由政府予以修葺、保护。在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谭乃忠指出,居玉华作为居氏后人之一,虽然是十香园的使用者,但至今没有确认产权继承的资格。谭乃忠认为,“居玉华自己提出愿意把十香园捐献给国家,并由政府购买300平方米实用面积的商住房作为置换,但她一个人并不能代表所有居氏的后代,因此十香园的产权必须明晰后才能进行复建。”

  十香园除现存原“紫梨花馆”建筑外,其余两座建筑已不存在,只有一座后来为解决居住需要兴建的楼房。海珠区文化局表示,要全面修复必须拆除居住房,复建原有两座平房,修建现存“紫梨花馆”,整理修复庭院和整治周边环境,按初步估算至少需要资金600万元至1000万元。区文化局提出,对上述所需的资金,希望争取市给予支持一部分,区财政解决一部分,并发动岭南画派弟子,运用他们的影响力,向社会筹集一部分。

  我在现场

  何时再闻“十香”?

  十香园,顾名思义乃园中植有十种香气之木。据记载,十香园中原植有素馨、端香、夜来香、鹰爪、茉莉、夜合、珠兰、君子兰、白兰、含笑等花木,香气四溢。

  昨日,记者步入这数十平方米的庭院,原想昔人不在,园子不如从前热闹风光也是当然,但至少也应是清净幽雅之地,不想见到的却是杂草丛生,满目颓败,不禁扼腕叹息。

  一进园子,窄窄的巷口一米余宽,仅容一人通过。往里走,只见两旁堆着久未修剪的坛罐花草,长势甚茂。直到庭院当中,也不过是十来平方米的地盘,坑洼的泥地上摆满了居氏后人养的花草。书中记载,这庭院里当年可是“或缀以盆景湖石,或种上苍松翠竹,奇花异卉……园虽不大,环境清幽,布置得法,独具匠心。”

  昔日“紫梨花馆”和“啸月琴馆”的清幽雅致已难寻踪影,只剩数十平方米的“紫梨花馆”为原来的建筑,无奈已面目全非。如今在园里居住和管理的是“二居”的第四代孙女、78岁的居玉华及其儿孙七口人。其中一间建筑为后来修建,砖墙瓦盖已破旧不堪,虽经多次翻修,但原“紫梨花馆”的墙体已经开裂,断墙残壁举目可见。

  居玉华老人拿出了十香园中唯一“原汁原味”的见证物——两块分别刻着“十香园”、“紫梨花馆”的牌匾。唯有此物,方让人重新品味到过去的繁华。然而,就是这两块牌匾,如今也不知该悬挂何处,居氏后人只好将其珍藏屋中,难见天日。

  在庭院的花草丛中,有一块年代久远的菊花石被主人珍爱至今。据居氏后人介绍,这块菊花石当年为居廉的心爱之物,常常置于案头摆设或者作写生之用。这块石头让我们想起,这里曾经是临水而建,园中花荣木茂,馆舍与石景错落有致,环境幽雅。

  遥想居廉当年,才高而独创一格,一时名噪岭南,被时人称为“居派”。居廉在创作的同时还在园内馆授徒,据说除了多出名画家外,当时广东中小学80%的美术教员皆出师于此地,可谓岭南画派之发祥地。然而,十香园的盛名招来了盗贼的经常光顾,令仍居于此的居氏后人防不胜防,硕果仅存的几件文物也面临被偷窃的危险。

  昔日秀雅清幽的花园哪去了?十香园,何时再闻“十香”?

  专题撰文:陈洁娜 黄敏 谢强 吴美贤 摄影:刘力勤

  图:

  十香园年久失修,园内杂草丛生,满目颓败。

  居廉的后人展示居廉的画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