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楼卖完了,教育谁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0:46 南方日报

  楼卖完了,教育谁管?

  从“聚福豪苑变脸”看“教育地产”概念的泡沫

  本报记者 陈香国 戴双城

  7月17日,闷热。聚福豪苑的几十位业主聚集在该小区的物业管理处,要求开发商兑现诺言,解决业主孩子的就学问题。在此之前,业主们已经就孩子入学问题与开发商方面交涉过多次。

  业主谭小姐告诉记者,在买楼的时候,发展商曾向他们承诺买楼子女免费入学,如今承诺成了泡影,这几天他们都在向发展商及相关部门交涉,但一直没有回音。

  开发商承诺的学位没有了

  “当时买楼就是看中了其 ‘买楼,子女可入住东莞名校’的宣传,现在别说是名校,就是孩子的9年义务教育都难以保证啊”,业主陈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脸无奈。

  陈先生是2002年1月买房的,2003年底入住聚福豪苑,当时发展商所属的莞城中英文实验学校刚刚开办。陈告诉记者,当时入住的时候,没有让小孩马上办理转学,主要是因为对学校没有信心。后来是因为看到儿子天天走读辛苦才打算让他转学的。“不管怎样,谁不想在小区附近上学呢”陈说。但是,陈万万没有想到,这一切会是这么艰难。

  从2005年4月,陈先生等人就开始就孩子入读名牌学校的问题相继向聚福豪苑的物业管理处进行了申请(聚福豪苑的发展商是通过楼盘的物业管理处与业主进行交涉的),并根据要求提供了相关材料及办理了相关手续,最后等开发商对小孩入学手续进行协助。2005年6月,在还没有找到入读学校的情况下,本着对开发商的信任,他们相继在小孩原就读的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

  但是直到7月初,陈先生等人仍没收到开发商有关于小孩入读学校手续办妥的答复。这时候,陈先生等人开始着急了,不断地向开发商询问事情的进展,开发商此时仍然承诺事情仍在办理当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7月12日,物业管理处通知陈先生等人,事情的办理出现了问题,需要陈先生等人出示当初所签订的协议书(即开发商当初向业主作出的口头承诺),出于对开发商的信任,陈先生等人当时并未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因此陈先生向开发商再次进行交涉,最后开发商承诺,7月15日一定解决问题。

  到了7月15日,陈先生等人仍未得到开发商的答复,随后他们向市政府反映了这一问题。到了7月15日晚,陈先生接到开发商的消息,说是子女的入学问题仍在办理当中,但每户业主需再交纳3万元的入学赞助费。

  陈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莞城中英文实验学校正常对外招生,每位学生为4500元一个学期,他儿子今年上五年级,假如交3万元赞助费,按小学再读两年,每个学期要分摊7500元,再加上每个学期800多元学费,实际上将远超过4500元。“这样的话,我为什么要找你聚福豪苑呢?我为什么要买你聚福豪苑呢?”陈言辞激烈。

  楼卖完了,教育也就成了空话?

  碰到问题的不仅仅是陈先生。

  在记者的案头,仅仅为子女入学问题而签名的聚福豪苑业主就有19人。报料人告诉记者,真正面临着子女入学问题的业主远不止这个数字。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孩子,这样吵下去,肯定会影响孩子的复习考试。”业主何先生说。他的儿子目前在实验小学读六年级。

  “当初我们就是看中免费送学位这一点,才这么快决定在这买楼。现在他们这么做,简直是在欺骗我们嘛!”报料人谭小姐气愤地说,她也是该楼盘业主。

  2001年,聚福豪苑在销售的时候,曾高调宣传“住小区、读名校”的概念,该楼盘在广告中承诺,凡是聚福豪苑业主子女,都可以享受名牌学校教育(这些名牌学校包括莞城中英文实验学校、建设小学、城区实验小学、城区中心小学)。当时,聚福豪苑几句响亮的广告语是“入住聚福豪苑,用目光接送子女上学”、“入住聚福豪苑,成就孩子未来的梦想”。

  对此承诺,谭小姐称,她当时和很多业主一样,都是通过楼盘的销售小姐向发展商进行了详细的咨询,并得到了发展商的承诺,答应只要是聚福豪苑的业主,无论何时都会在发展商的协助下享受其子女入读名牌学校(广告上所列出的学校)的权利,并且不需要交纳任何额外费用。这其中,部分业主出于报销的考虑,与楼盘发展商签订了有关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即发展商的相关口头承诺。“如今,别说名校啦,很多业主子女上学都成了问题”谭小姐说。

  事实上,2004年7月,开发商根据承诺协助了第一批业主子女进入莞城中英文学校就读,并且没有收取任何相关费用。时间刚刚过去一年,当陈先生等业主想把孩子转入当初开发商所列的学校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发展商表示,要学位可以,但是要缴交巨额赞助费。

  对这个问题,业主提出了三点意见:其一,所谓的3万元赞助费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销售广告中并没有小孩入学要收3万元赞助费的说法,去年第一批业主子女入学也没收取3万元费用。

  其二,3万元到底用在何方?作为广告所列学校本身并无赞助费的说法,那赞助费将用在哪里?

  其三,业主4月份通过物业管理处向发展商提出小孩入学申请,发展商一直拖至7月才给出如此不合理的答复,已办理退学手续的业主损失谁来负担?

  7月22日,记者拨通了该楼盘发展商下属的聚福豪苑物业管理公司一负责人黎小姐的电话,黎表示只有和发展商签了合同,业主的子女入学才不用交取3万多物业管理费,而第一批已经入学,没有交赞助费的业主,也要向发展商补交。当记者想进一步询问时,黎以在上海出差为由拒绝了记者采访。

  “聚福豪苑事件”折射“教育地产”概念的危机

  圈内人士形容,“教育地产”模式最被地产商津津乐道的就是名盘与名校联姻所带来的“双赢”或“多赢”格局,即:名校输出了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名盘在不花政府一分钱的情况下,提供了一流的教育硬件,结果既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又缓解了教育部门教育经费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直接促进了楼盘的销售。但这场看似各方“皆大欢喜”的地产模式,争议一直与激赏并存。当时即有教育专家尖锐地指出:无论是“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国有民办”、“国有民营”,还是“国有民办公助”等当时形形色色的联姻方式,都存在两大隐患,一是配套学校产权难分,二是损害了小区业主们的义务教育选择权。

  事实上,翻开东莞众多的地产楼书,很多楼盘都在显著位置标出了引进教育设施:宏远地产创办了宏远外国语学校,中信引进了吉的堡连锁幼儿园和朝天小学,御花苑深圳外国语学校东莞分校与联姻,光大地王广场也攀上了东莞中心小学。众多楼盘与名校名园的联姻的确吸引了不少买家的眼球。

  其实“教育地产”概念的推出,发展商目的也许只有一个,就是让学校成为社区的一个重要配套,除了能稳固自身的品牌外,还能以教育吸引更多买楼者的关注。随着这一概念在地产运作中的不断模式化、品牌化和深入化,“教育地产”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开始浮出水面。在既得利益的各方博奕过程中,如何保证业主利益不受损害?

  在以往的楼盘促销中,概念常常只是一个卖点,楼卖完了,概念也被人遗忘了。“教育地产”也一样,楼买完了,教育怎么办呢?

  7月24日晚上,陈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自4月份开始通过物业管理处跟发展商协商小孩入学的事情,至今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但是,事情一点进展也没有,很多业主心都凉了。“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办?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再托关系让孩子回原来的学校上学了。”陈先生说。

  图:

  业主陈先生向记者出示当初该楼盘在广告宣传单上的承诺。 本报记者 杨凯 摄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