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是学术垃圾,还是优秀读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12:35 新闻晚报

  ———访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陈江

  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州路上海书城和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发现《中国通史(彩图版)》(海燕出版社)全部脱销,据书店的销售人员反映这套丛书的销售情况不错。然而在最近出版的《历史学家茶座》(第一辑)中,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曾瑜撰文对这套丛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戴逸、龚书铎在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时,只是挂个空头主编,而全书是

出版社临时找了一些南郭先生,将今存的各种通史胡乱传抄而成。”最近他还在网上撰文指出,《中国通史(彩图版)》分明是学术垃圾。

  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的戴逸对媒体表示:“我们欢迎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这种粗暴、上纲上线的批评方式我不同意,何况王曾瑜指出的错误大部分不是错误,说这部书是学术垃圾更是不公平的。《中国通史(彩图版)》是一部好书,休想封杀。”

  两位资深专家对一套在书市销售情况良好的丛书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那么《中国通史(彩图版)》到底值不值得向广大青少年读者推荐呢?此套丛书将有助于他们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深厚的华夏文化,还是会误导或是影响他们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与掌握?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博导陈江,请他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谈谈对这套《中国通史(彩图版)》的评价。

  陈江教授在电话中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说,“有关该书的争论其实是件好事。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工作,惟由一流的学者来做,方能创出真正的精品。现在主编该书的和提出意见的都是一流的专家,双方若能心平气和地互相探讨,不仅有助于该书的精益求精,也能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进一步促进普及类历史著作的发展。”

  在回答了对双方争议的看法后,陈教授对《中国通史(彩图版)》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评价。他表示,该书在编纂体例上确有较大突破,在内容和形式上皆有不少可取之处,目前出版的同类著作或多或少受到此书的影响。内容上,该书突破了以往较流行的历史教材和历史故事的模式,对中国历史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鸟瞰,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书中既有历史线索的综述,也有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典制、遗迹、文物等的介绍,并辅以地图和年表,使读者不仅能认识历史发展的大势,也能了解诸多历史细节,因而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形式上,该书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以大量的实物图片和人物照片来反映具体的历史事实和前人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不仅弥补了单纯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也增强了历史细节的真实感。尤其对非历史专业的普通读者而言,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资料既能增加阅读中的亲切感和观赏性,也能拉近历史的距离,使之更容易进入历史的情景。

  在充分地肯定了这套丛书的价值后,陈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该书在体例上的诸多创新也给编撰者带来很高的难度,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撰稿人对文献资料和文物资料都非常熟悉,都有精深的研究,但这一点恐非每一册的编撰者都能做到。因此,该书在文字内容的安排、图片资料的选择、图文的混合编排等方面,包括一些历史事实的叙述和文物图片的说明,都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其中,最大的缺憾是,由于图片资料本身的局限,书中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采用了许多现代人绘制的图片,致使书中出现“真实”与“虚构”混杂难辨的现象。尤其对并不具备相应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的普通读者来说,难以避免混淆和误导的问题。作者:撰文王雪瑛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